50座城市培育出7338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在我國,數量占九成以上的企業都是中小企業,它們是推動創新、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發展,強調中小企業有靈氣、有活力,中小企業能辦大事,要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支持,為中小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中小企業的發展環境如何,是我們觀察整體營商環境的重要指標。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發布的《2023年度中小企業發展環境評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惠企政策進一步落地見效,企業獲得感滿意度提高。市場準入壁壘持續破除,市場主體活力有效激發。優質企業培育工作走深走實,中小企業創新動能日益增強。

    《報告》顯示,近年來,國家大力推動商事制度改革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改革,企業進入市場的制度性成本大幅下降,市場準入效能持續提高,有效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中小企業數量穩步增長。據統計,全國中小企業數量由2021年的4800萬戶增加至2022年的5200萬戶,增長率達8.3%。2023年全國新設經營主體3272.7萬戶,同比增長12.6%,其中新設企業1002.9萬戶,同比增長15.6%。

    數字化轉型穩步推進

    各參評城市中小企業不愿轉、不敢轉、不會轉的狀況有所緩解。

    據了解,2023年度中小企業發展環境評估在原有36個城市(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基礎上,新增了14個評估城市,參評城市共計達到50個,涵蓋全國中小企業數量的56%。評估指標體系也經過優化,由5個一級指標、24個二級指標和40個三級指標組成,涵蓋市場環境、法治環境、融資環境、創新環境和政策環境五個維度。評估通過地方材料填報、企業網上調查、實地調研等多種方式獲取數據,共收集有效問卷近5.2萬份。

    從中小企業發展環境綜合得分情況來看,副省級以上城市中,上海、深圳、北京、廣州、杭州、南京、寧波、青島、武漢、廈門位列前10位;地級市中,蘇州、合肥、無錫、金華、泉州、長沙、東莞、石家莊、鄭州、南昌位列前10位。

    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也在穩步推進。2023年6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工作,通過中央財政資金,支持30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共15個重點行業、超1.5萬家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共有29個參評城市位列其中。

    《報告》顯示,根據中小企業數字化水平評測系統有關數據,廣州、無錫、蘇州、杭州、上海等城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整體水平相對較高,各參評城市中小企業不愿轉、不敢轉、不會轉的狀況有所緩解。

    對于中小企業發展最關注的融資問題,《報告》介紹,中小企業普惠金融服務可得性持續提升。截至2023年年底,全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9.06萬億元,同比增長23.3%,比各項貸款平均增速高13.1個百分點;2023年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為4.8%,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各參評城市2022年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占人民幣貸款總余額比重均值為10.1%,余額增速均值為25%。

    山東一家交通類工業企業負責人對《中國經營報》記者介紹,近年來,國家出臺了包括減稅降費、優化審批流程等一系列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中小企業營商環境不斷提升,法治保障得到強化,企業活力和韌性也進一步提高。但由于中小企業在供應鏈中仍處于相對弱勢地位,被核心企業拖欠賬款情況較為普遍。

    “許多訂單無法收到現金,下游核心企業通常以銀票、商票甚至核心企業自己的供應鏈債務憑證來結算,增加了中小企業賬期和營業負擔。”該企業負責人說。

    上述企業負責人還為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單普通的合同,從墊付錢購買原材料,到完成生產、交付,資金的周轉周期通常超過兩年。“也就是說,生產采購的錢花出去兩年之后,我們才能真正收到回款。”他說。

    《報告》中的調查顯示,85%的中小企業知曉減稅降費政策,滿意度較高。2023年,全國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超過2.2萬億元,中小微企業受益金額占比達64%。

    多地創新提升服務體系

    據統計,有超過30個參評城市全面建立包容審慎執法機制。

    《報告》顯示,2023年共舉辦“百場萬企”大中小企業融通對接活動1800多場,參與企業11萬家,達成合作意向2萬多項,簽訂合作協議1.2萬項,合同總金額達5300多億元。據統計,參評城市累計培育7338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占全國比例超過60%;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創新型中小企業占全國比例亦超過60%。其中,北京、深圳、上海、蘇州、寧波、杭州、武漢等7個城市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超過300家,無錫、寧波、蘇州、襄陽、北京、杭州等6個城市每萬戶中小企業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超過4家。

    《報告》中,還對參評城市優化中小企業發展環境主要經驗做法,進行了較為詳細的介紹。

    在行政審批上,如蘇州市多元聯動設立的“融驛站”、天津市打造“一窗受理、并行辦理、一天辦結”的“津味套餐”服務體系、??谑型菩械摹耙徽眨ㄗC)通行”改革、長沙的“無證明城市”建設、贛州的信用修復機制等成為入選案例。

    在構筑司法保護屏障方面,上海為涉案小微企業合規開辟“快車道”、金華探索民事執行“輸氧玻璃罩”機制、杭州構建“社會調解優先、法院訴訟斷后”訴源治理模式、石家莊建立企航法律服務中心及14個區工作站成為優秀案例。據統計,有超過30個參評城市全面建立包容審慎執法機制;超過40個城市在市場監管領域全面推行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深入落實信用監管、“互聯網+監管”等創新監管方式。

    在創新銀行貸款模式上,北京對首次貸款補貼政策采用“免申即享”、西安推出“技術交易信用貸”、南京創新發展市場化增信知識產權證券化項目受到了好評。

    在創新生態建設方面,合肥與大院大所共建37家協同創新平臺,組建的“場景創新促進中心”、成都打造的“科創通”平臺、青島市探索發展的“云端研發”模式、廈門編制發布的“企業創新稅收指數”,以及北京推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十項服務新舉措被《報告》選入,作為優秀借鑒案例。

    《報告》也指出,當前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基礎還不穩固,部分中小企業經營困難。

    評估發現,為持續推動完善中小企業發展環境,進一步穩固中小企業生產經營企穩向好態勢,切實提振企業發展信心,還需重點關注解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具體為:企業普遍面臨用工成本及原材料成本上漲、國內外訂單減少、銷售回款難等三大難題,需繼續加大紓困幫扶力度;銀行貸款難、抵押擔保難、直接融資難依然困擾小微企業;企業創新研發機制尚不健全,大中小企業融通對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支持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中小企業服務機構存在專業性不強、服務廣度和深度不夠、經營規范性較差等問題,尚未能更好滿足企業差異化、高質量的服務需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資金、人才短缺及數字化服務商能力不足等因素,制約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進程;用人難、引才難已成為影響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各地方支持人才引育留用的政策效果還需充分釋放。



分享到:
亞太中金
24小時服務熱線
010-67085880
關于我們                公司動態                業務領域                       聯系我們
區域產業生態規劃
產學研產業園規劃建設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阜市| 宁陕县| 呼图壁县| 瓦房店市| 滁州市| 榆社县| 古蔺县| 颍上县| 子长县| 上犹县| 改则县| 大余县| 西吉县| 通许县| 青海省| 亳州市| 姚安县| 饶河县| 上林县| 桃园县| 黑河市| 卫辉市| 永登县| 稷山县| 长岛县| 潮州市| 米泉市| 盘锦市| 玉山县| 宁明县| 榆中县| 太保市| 临猗县| 南京市| 三明市| 濮阳市| 忻城县| 马山县| 南川市| 水城县| 永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