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經濟時代的生產和創新選擇智能經濟作為研究對象,并非在數字經濟的主流話語體系之外標新立異,而是希望能夠在數字經濟的宏觀架構下進一步厘清不同經濟學范式語境下研究不同經濟問題、經濟事實的關注點和切入點,從而找到探索、觀察、研究新型經濟形態的方法和路徑。 由人工智能引領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人機交互、類腦智能、數字交互、多模態智能體等新技術的發展和升級正在推動社會經濟向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加深,推動并形成新的經濟形態——智能經濟。豐富的人與智能設備協作的“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成為智能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智能經濟將在生產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社會治理、社會文化等方面深刻變革我們的經濟社會,推動人類社會向智能社會轉變。 實際上,我國在2017年就提出了“智能經濟”概念,政府和市場都高度認同智能經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比如,2017年發布的《寧波市智能經濟中長期發展規劃(2016—2025年)》,將智能經濟作為培育經濟發展新動力最重要的引領性經濟形態,重點發展智能制造、智能城市、智能港航。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培育高端高效的智能經濟,發展人工智能新興產業,建設安全便捷的智能社會,發展高效智能服務。2019年1月6日,阿里在第四屆新經濟智庫大會上提出,“智能經濟”是使用“數據+算法+算力”的決策機制去應對不確定性的一種經濟形態。2019年10月,李彥宏在“2019年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從產業視角結合技術與產品應用整體闡述了“智能經濟”概念,數字經濟正進化到以人工智能為核心驅動力的智能經濟新階段,未來十年智能經濟將成為中國經濟的新標簽。 實踐是理論之源,實踐發展需要理論的總結。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員楊述明的新著《智能經濟導論》(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24年1月版),在對20世紀中葉以來經濟形態演變梳理總結的基礎上,從智能經濟的理論邏輯前提、智能革命與智能經濟、智能經濟形態的理性認知、現代化經濟體系與智能經濟形態、數字基礎設施建構、數字經濟類別及其典型場景應用六個方面,提出了智能革命驅動智能經濟演進、數字經濟與智能經濟內在統一等理論觀點,系統地闡明了智能經濟形態在不同視角下理性認知的差異,以及數字經濟、智能經濟在應用實踐方面的理論基礎,并對我國現代化經濟體系建構問題和智能經濟形態的內在統一性進行了分析、探討,為指導我國數字經濟和智能經濟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提供了一定參考。 書中提及這樣一種觀點令筆者深受啟發。楊述明教授認為,在計算機、人工智能、互聯網、大數據、空間地理信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智能革命驅動下,從工業社會向智能社會轉型的社會形態變遷已勢不可擋。經濟行為作為社會運行的基本形態,必然成為社會轉型變遷的風向標。他認為,數字經濟、智能經濟是繼商品經濟、工業經濟后伴隨社會形態改變所呈現出的又一組新型經濟形態。數字經濟作為基本形態、智能經濟作為典型形態的整體經濟新結構態勢已經顯現。他認為,正如歷史上從農業社會轉型為工業社會的過程中帶動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轉型一樣,在工業社會轉型為智能社會的過程中必然帶來對應經濟形態的轉變。也正是基于這一邏輯原理,楊述明教授一直堅持著智能經濟的探索。因此,書中自始至終貫穿著“工業革命”與“智能革命”、“商品經濟”與“數字經濟”、“工業經濟”與“智能經濟”概念的內在邏輯聯系。 該書給筆者的另一啟發是,除了從社會形態變遷視角對智能經濟的認知提出解釋外,楊述明教授還從經濟史視角,將熊彼特的創新經濟學作為邏輯起點,從而鏈接出新增長理論、后工業經濟理論。并在此邏輯的推演下,引發出生產要素從“土地+勞動力”到“土地+人力資源+技術+資本”,再到“土地+人力資源+技術+資本+數據”的研究路徑。并由此與相應經濟形態聯系,從而窺見從農業經濟到工業經濟再到智能經濟的本質關系。楊述明教授認為,智能經濟內在驅動力是以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邊緣計算為代表的“ABCDE”科學技術的應用,人工智能是智能經濟的主要內容與標志。但是,他不認同智能經濟是數字經濟的高級形態的觀點。他認為,社會基本經濟形態演進可分為原始經濟、自然經濟、商品經濟和數字經濟;典型經濟形態可分為原始經濟、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和智能經濟。在這里,他將基本經濟形態和典型經濟形態視為人類社會經濟形態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努力地為數字經濟和智能經濟研究找到方位。當然,這些觀點值得商榷,他也認為現階段沒有必要在概念名詞解釋上過多地去耗費精力,一切都會由歷史實踐作出最終闡釋。 作者對此在書中也明確了態度和觀點,他選擇智能經濟作為研究對象,并非在數字經濟的主流話語體系之外標新立異,而是希望能夠在數字經濟的宏觀架構下進一步厘清不同經濟學范式語境下研究不同經濟問題、經濟事實的關注點和切入點,從而找到探索、觀察、研究新型經濟形態的方法和路徑。書中,作者從兩個方面對智能經濟理論和發展進行了探討和分析。一方面是回答關于智能經濟“是什么”的問題,主要從智能經濟產生的社會背景、社會經濟形態的演變、智能經濟內在的理論邏輯、智能革命發展現實性驅動力和智能經濟本身認知、基本特征和發展趨勢進行闡述;另一方面則是回答智能經濟“如何做”的問題,主要從現代化經濟體系建構下智能經濟形態的變化和內在聯系、數字基礎設施的建構和基于數字經濟統計分類下典型應用場景分析等方面指導破解當下智能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和困境。 楊述明教授長期在湖北省社會科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為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專業研究生講授“智能社會與國家治理現代化”“智能經濟學導論”系列課程,由此,該書的書名確定為《智能經濟導論》。該書作為他2021年著的《智能社會建構邏輯》的姊妹篇,不僅是作者多年教學和研究思想的積淀之作,也是在前一本《智能社會建構邏輯》下對有關智能社會經濟形態演變的更深層次的邏輯思考。該書可作為數字經濟、智能經濟領域專家學者和實際工作在經濟主陣地的企業家、創業者進一步學習的參考讀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