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市場準入矛盾突出六大重點任務壯大民營企業2023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提出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推動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力量。 這份總計有31條措施的《意見》提出,要持續破除市場準入壁壘、全面落實公平競爭政策制度、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等等。 2024年6月25日,受國務院委托,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鄭備向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作《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情況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明確提出,著力營造關心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社會氛圍。規范涉民營經濟信息傳播秩序,常態化開展優化營商網絡環境工作,批駁蓄意炒作、造謠抹黑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言論。 此外,報告圍繞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還提出了其他多個方面的重點工作,包括著力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著力加大民營經濟發展要素支持、著力強化民營經濟發展法治保障等。 民營經濟關乎高質量發展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 數據顯示,2012年到2023年,民營企業占全國企業總量由79.4%提高至92.3%、達5300余萬戶,個體工商戶由4000余萬戶增加至1.24億戶。2012年到2023年,民營企業進出口額年均增長11.1%,占全國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由30%左右增長至50%以上。2019年開始,民營企業成為我國第一大外貿經營主體。 民營企業自身不斷發展壯大,2012年到2023年,入圍世界500強的民營企業由6家增加至36家;民營經濟創新水平持續提升,2012年到2022年,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民營企業從2.8萬家增長至35.9萬家,占比由62.4%提升至90.9%。 在社會貢獻方面,民營經濟吸納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在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歷程中,共有12.7萬家民營企業參與“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產業投入超過1100億元,惠及超過180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報告指出,當前,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具備堅實支撐和獨特優勢,但民營經濟發展仍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 比如,市場準入和要素獲取等方面矛盾仍較突出,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保護還不充分,政策落實和服務供給還存在短板,有的地方政務誠信建設有待加強,企業賬款“連環欠”問題尚需解決。有的民營企業發展方式粗放,管理不規范,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滯后。 2023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從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加大對民營經濟政策支持力度、強化民營經濟發展法治保障等方面提出31條舉措。 近期,各地又掀起新一輪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熱潮。 河南省印發《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實施意見》,結合本地實際提出31條措施。山西省召開全省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廳際聯席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明確了“民間投資占比、民營經濟增加值占比均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等年度重點任務。人民銀行青島市分行等9部門印發通知,明確29條具體政策,加大金融對民營經濟的支持力度。長春市召開全市加快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大會,提出了“37條”意見和配套的“金18條”政策措施。 推出務實管用舉措 圍繞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報告提出了6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一是著力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推動各類經營主體依法平等進入負面清單之外的行業、領域、業務。盡快修訂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實施細則,推動落實招標投標領域公平競爭審查規則。加快構建統一規范、協同共享、科學高效的信用修復制度。 處理好民營企業的市場準入問題,某種程度上取決于處理好國企和民企的關系問題。 騰訊研究院首席經濟學顧問吳緒亮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在市場力量難以抵達的公共品或準公共品領域,比如基礎研發、共性技術、中試平臺等方面,政府和國企可以發揮更大作用。而在更靠近市場和商業端的技術研發和應用領域,則需要更好發揮市場和民企的作用。 “比如最近涌現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突破,背后需要在不同技術路線、不同商業場景不斷進行試錯和探索,很好地體現出‘創新不能被規劃’的特點,因此天然地需要更好發揮出市場的力量和企業家精神。”吳緒亮說。 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已于近日公布,將于2024年8月1日起施行。武漢大學知識產權與競爭法研究所所長寧立志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在我國正在搭建的公平競爭審查制度體系中,公平競爭審查條例等行政法規是核心,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實施細則等部門規章是抓手。 二是著力加大民營經濟發展要素支持。加大對民營企業的信貸投入,健全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上市融資和再融資。落實資本市場服務科技企業高水平發展措施,加大對初創期、種子期創業的支持力度。支持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數據要素型企業做優做強。 吳緒亮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風投資金是數字經濟創新的血液,特別是具有耐心資本特征、能夠長期陪跑的產業投資尤為關鍵。要盡快扭轉近年來風險投資和產業投資較大幅度下降的趨勢,讓耐心資本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助推器。 三是著力強化民營經濟發展法治保障。推動加快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防范不當立案、選擇性執法司法、趨利性執法司法或地方司法保護。避免超權限、超范圍、超時限查封扣押凍結財產。依法依規開展羈押、留置等措施,依規依紀依法開展審查調查工作。修訂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進一步完善解決機關、事業單位、大型企業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問題的制度安排。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民營經濟促進法應確立六項核心原則:地位平等、共同發展、公平競爭、互利合作、平等監管與平等保護。這些原則相輔相成,不可或缺,同頻共振。 “只有將六項核心原則融入民營經濟促進法從總則到分則的規范體系,才能確保該法的可訴性、可裁性與可執行性,才能把該法鑄造為民營企業家有恒產有恒心的長效定心丸。”劉俊海說。 四是著力加強政策協調和督導落實。清理涉及不平等對待企業的法律法規政策,在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中對涉民營經濟政策開展專項評估。持續拓寬民營企業參與政府決策渠道。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成協中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應健全涉企政策文件與措施抽查機制與定期清理機制。還應為企業反映意見訴求提供一個專門平臺,建立健全政府與各類企業的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 五是著力推動民營企業加強能力建設。引導企業完善治理結構和管理制度。充分發揮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作用,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支持企業提高國際競爭力。 六是著力營造關心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社會氛圍。規范涉民營經濟信息傳播秩序,常態化開展優化營商網絡環境工作,批駁蓄意炒作、造謠抹黑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言論。 鄭備表示,要在市場準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推出務實管用舉措,狠抓政策落地落實,全力優環境強服務、破壁壘解難題、疏堵點提信心,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者:王峰編輯:陳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