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長錢”加速布局中國資本市場 在全球經濟格局不斷演變的背景下,中國市場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外資的目光。 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合格境外投資者(以下簡稱“QFII”)資質名單的擴容成為國際投資者關注的焦點。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QFII機構數量已達到839家,這一數字的增長不僅體現了中國市場的開放程度,也反映了外資對中國資本市場的信心與期待。 受訪人士表示,中國市場為外資提供了豐富的投資機遇,尤其是在科技創新、綠色發展、高端制造等領域。然而,外資在掘金中國市場的過程中也面臨著挑戰,如市場波動、政策變化等。因此,外資機構需要深入了解中國市場的特點和政策導向,把握投資機遇,同時也要做好風險管理。 “QFII更看重中長期的表現,外資認為現在中國資產價格適合入手,先申請資質額度,然后擇機選擇流入。這與資本市場短期走勢沒有直接關系,是外資長期投資的一個布局。”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基金經理楊德龍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 QFII擴容至839家 中國證監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有36家機構獲批QFII資格,其中包括加拿大迪維交易公司、新加坡阿拉瓦利資產管理公司、阿曼投資局、卡塔爾國民銀行公眾股份公司、荷蘭梅沃利衍生品投資公司等。作為海外長線資金的代表,QFII的布局持倉變化亦備受投資者關注。 記者查詢Wind數據統計,截至8月15日,共有394家滬深上市公司披露了2024年半年報。在近400份中報中,有50家左右A股上市公司披露第二季度末前十大股東或前十大流通股東中出現QFII身影。 Wind數據顯示,第二季度末,QFII持倉市值超億元的個股有15只。其中,QFII持倉市值最高的是南京銀行(601009.SH),萬華化學(600309.SH)、分眾傳媒(002027.SZ)、海大集團(002311.SZ)、華測檢測(300012.SZ)、衛星化學(002648.SZ)、新集能源(601918.SH)本期持倉市值分別達17.56億元、10.76億元、7.98億元、7.58億元、6.02億元、6.1億元。宏發股份(600885.SH)、安琪酵母(600298.SH)、坤彩科技(603826.SH)、華明裝備(002270.SZ)、拓邦股份(002139.SZ)、華峰化學(002064.SZ)、仙鶴股份(603733.SH)和甬金股份(603995.SH)的持股市值均超1億元。 從最新持倉動向來看,有超20家上市公司在2024年上半年獲得QFII新增持倉。記者注意到,英力股份(300956.SZ)QFII新增持倉市值達7278.14萬元,并且其新增QFII持股家數最多,達到五家,分別為高盛集團、摩根士丹利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摩根大通證券有限公司、巴克萊銀行有限公司、瑞士聯合銀行集團。 記者查詢英力股份2024年半年報獲悉,上述五家QFII分別位列前十大流通股東第三、第五、第六、第七和第十席位。 據悉,英利股份主攻消費電子產品結構件模組及精密模具領域。其8月8日公布的半年報顯示,上半年營業收入7.52億元,同比增長19.2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10.10萬元,同比扭虧為盈。 記者關注到,南京銀行獲QFII持倉市值最高,期末持倉市值達到176.33億元。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法國巴黎銀行(QFII)以自有資金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合計增持約1.46億股,占公司報告期末總股本的1.41%;法國巴黎銀行及法國巴黎銀行(QFII)合計持有約18.28億股,占公司報告期末總股本的17.68%。 金浦鈦業(000545.SZ)披露的2024年半年報顯示,J.P.Morgan Securities PLC自有資金第二季度在金浦鈦業上的持股數也有明顯增加。金浦鈦業2024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約11.3億元,同比增長0.6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約2000萬元,較上年同期減虧。 促進多元化與國際化 近期,中國政府在資本市場開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舉措,包括但不限于優化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提高外資在華開展股權投資和風險投資的便利性。這些措施的實施,旨在吸引更多外資“長錢”進入中國市場,促進資本市場的多元化和國際化。 具體來看,8月2日,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司長朱冰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修訂發布《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引導更多優質外資進入資本市場進行長期投資。 7月26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布公告,修訂《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期貨投資資金管理規定》,進一步優化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RQFII)跨境資金管理。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也提到,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開放。 那么,深化資本市場改革開放,重點開放什么?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分析稱,資本市場開放主要在于擴大市場準入、優化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QFII/RQ-FII)、拓展資本市場跨境互聯互通機制、放寬證券基金期貨行業對外開放、深化金融產品開放、跨境監管合作和支持外資機構在華展業等。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是雙向的,旨在構建更加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吸引更多外資參與,提升市場的國際化水平。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王汀汀表示,根據新“國九條”的定位,未來深化資本市場改革開放,除了傳統的外資及機構引入外,還要注重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從市場準入、投資范圍與額度、資金管理與匯兌便利、監管制度與國際接軌四個方面進行開放。 具體來看,進一步放寬外資在資本市場的準入條件,允許更多的外資機構進入中國市場,參與證券、基金等業務的經營;可能會擴大合格境外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RQFII)的投資范圍和額度,使其能夠更靈活地在中國市場進行投資;優化跨境資金管理規定,為外資提供更便捷的資金匯兌和管理服務,降低其運營成本;完善監管制度,使其更加符合國際慣例,提高監管的透明度和效率,為外資創造一個更加公平、透明的競爭環境。 外資機構本土化競爭 根據中國證監會8月9日最新披露的《證券、基金經營機構行政許可(金麒麟分析師)申請受理及審核情況公示》,目前包括花旗證券、瑞穗證券、青島意才證券等在內的多家外資券商設立申請正處于審批階段。 記者注意到,今年,資本市場復雜多變,外資進入中國的熱情卻依舊不減。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又將產生哪些影響? 在陳靂看來,外資券商進入我國后,可以在自身擁有的跨境業務優勢基礎上,加入合適的本土化投資策略來適應環境。 陳靂表示,外資對中國資本市場展現較多熱情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一是我國市場規模龐大,擁有大規模消費群體,為外資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機遇;二是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具有強勁的內生增長動力和創新能力,尤其在科技創新、綠色能源、高端制造等領域展現出增長潛力;三是中國政府近年來推出多項金融開放政策,如放寬外資金融機構持股限制、擴大滬深港通額度、推動債券市場國際化等,為外資進入提供了便利;四是中國擁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為外資企業提供了高效、完備的產供鏈優勢;五是中國資本市場不斷深化改革,如科創板的推出、注冊制的實施等,提高了市場的吸引力和活力。 “外資機構需要多元化其投資組合以降低風險,中國市場作為一個重要的新興市場,對外資機構來說具有吸引力。同時,我們具有相對估值優勢,在全球范圍內,中國市場的相對估值可能較低,為外資提供了較好的買入機會。”王汀汀分析稱。 “隨著全球經濟的復蘇和市場的回暖,外資需要重新配置資產以降低風險并尋求更高的收益。中國市場作為新興市場的重要代表之一,自然成為外資關注的重點。此外,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且具有一定的升值潛力,這也增加了外資進入中國市場的興趣,外資可以通過投資中國市場來分散匯率風險并獲得一定的匯率收益。”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指出。 外資進來后,如何參與本土化競爭? 內地中小券商如何應對? “外資券商進入中國市場后,將面臨本土化競爭的挑戰。為了參與競爭,它們必須深入了解中國市場,研究中國市場的特點、投資者行為、監管政策等,以便更好地適應市場環境。”談及外資本土化發展策略,王汀汀表示。 王汀汀進一步分析稱,在人才建設方面,外資券商可能會積極招聘和培養熟悉中國市場的本土人才,特別是具有豐富經驗和資源的團隊,以增強其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在業務發展方面,其可能會強調創新與合作并重,一方面探索符合中國市場需求的業務創新模式,另一方面尋求與本土券商、投行等機構的合作機會,共同開發市場。 在陳靂看來,內地中小券商可以通過差異化經營和專業化服務等方式予以應對。中小券商應進一步明確自己的市場定位,發揮自身特色,提供差異化服務,如專注于某一細分市場或業務領域,形成特色化競爭優勢。還應加強專業化服務能力,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通過專業化服務提升客戶黏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