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生態圈”持續優化


編者按 全球知識產權的健康發展對促進技術創新、推動經濟增長和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各國在此領域的合作與政策制定也將持續影響未來的經濟生態。與此同時,面對數字時代的挑戰,各國也在不斷探索適應新興技術的知識產權管理模式,進而保障創新者的權益。隨著全球知識產權“生態圈”的優化,知識產權逐漸成為了推動經濟創新與發展的重要前提。

知識產權為全球發展貢獻重要力量

閱讀提示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4年世界知識產權報告》指出,國家實現可持續增長的關鍵在于發展本地創新能力。上述報告分析了150多個國家的創新能力指出,創新成果高度集中在高收入國家及大型經濟體中。同時,中國、印度和韓國的技術多樣化顯著增強,逐漸成為全球創新的重要參與者。中國貿促會發布的《2023年全球知識產權保護指數報告》強調,知識產權保護對促進創新以及經濟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各國應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以創造良好的創新環境。美國商會全球創新政策中心發布的《2024年國際知識產權指數》顯示,全球知識產權的“領先者”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仍有一些國家的知識產權執法框架面臨嚴峻挑戰。此外,其還強調了知識產權制度發展的重要性。

發展本地創新能力

是國家實現可持續增長的關鍵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日前發布的《2024年世界知識產權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探討了人類創新、經濟多樣化和產業政策之間的交叉領域,認為各國實現可持續增長的關鍵在于,應將發展本地創新能力作為政策制定的重點。

《報告》繪制了150多個國家20年間的創新能力圖,精確指出了不同國家如何在技術、科學和出口領域促進經濟多樣化。《報告》對近4000萬件專利申請、7000多萬篇科學論文以及價值超過300萬億美元的商品和服務出口進行了分析,發現創新成果高度集中在少數國家。此外,科技和生產能力排名前列的經濟體都是高收入國家(如美國、法國、德國、日本和韓國等)或大型經濟體(如中國和印度等)。

過去20年,美國、中國、德國等創新成果排名前八位的國家占據了全球出口額的50%、科學出版物的60%和國際專利授予量的80%。其中,中國、印度和韓國的技術多樣化程度大幅提高。這些國家逐漸成為全球創新舞臺上的實際參與者。同時,《報告》還以跨越8個國家的摩托車、農業技術、電子游戲等產業領域的案例研究為重點,揭示創新者和政策制定者應如何通過增強創新能力,開辟出自身獨特的發展路徑。

知識產權保護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為客觀反映各國知識產權保護情況差異,幫助中國企業全面了解全球重點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政策、市場等維度的評價信息,中國貿促會持續開展全球知識產權保護指數研究工作,并發布了《2023年全球知識產權保護指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選取了20個重點評估國家,涵蓋了五大洲主要經濟體,發展程度包括了世界銀行分組的高收入組和中國所在的中等收入組,創新能力則考慮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全球創新指數最高組別和中等以上組別的代表性國家。

《報告》指出,當前各國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加,創新成為推動經濟發展和創造新增長點的關鍵,知識產權保護將有效促進創新活動,并支持高質量的貿易往來和經濟發展。而知識產權保護指數的穩定性表明,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是一項長期工作,需要多維度著力。此外,各國進一步融入全球知識產權保護規則制定和全球創新活動中,應繼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為創新發展和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第一,知識產權保護是深度嵌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面系統性工作,知識產權保護優勢國家,基本保持穩定。第二,國家經濟發展與知識產權保護緊密相連,高水平知識產權保護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評價結果顯示,高收入國家與中等收入國家的知識產權保護指數出現明顯分層,擁有雄厚經濟實力的國家在知識產權保護上更具優勢。第三,知識產權保護為國際貿易提供重要保障,良好的知識產權保護水平有利于促進國際貿易健康發展。

知識產權框架發展面臨嚴峻挑戰

美國商會全球創新政策中心發布了《2024年國際知識產權指數》報告(第12版)(以下簡稱“報告”),就知識產權法律發展對全球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創新生態系統的影響進行了概括總結。

在美國商會全球創新政策中心發布的指數中,有28個國家和地區的知識產權執法框架總體得分保持不變,8個國家和地區的得分有所下降,其中,只有厄瓜多爾的得分下降幅度超過了1個百分點。此外,今年的國際知識產權指數顯示,在指數得分排名前10位的國家和地區中,只有排名第7位的荷蘭指數比去年有所提高,該國的得分上升超過0.5個百分點,部分原因是荷蘭執法部門加大了阻止通過電視機頂盒獲取非法內容的力度。雖然前10名中有5個國家和地區的得分保持不變,但英國、瑞典、愛爾蘭和瑞士的指數得分都有所下降。

該報告還探討了影響知識產權整體趨勢的國際發展并指出,部分國家和地區的知識產權框架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盡管對全球知識產權框架發展狀況存在各種擔憂,并在今年的國際知識產權指數中顯露無遺,但美國商會全球創新政策中心在報告中也明確指出,全球知識產權的“領先者”取得了積極進展。而在版權方面,美國商會全球創新政策中心指出,巴西和阿根廷已采取與加拿大、印度和新加坡相似的措施,為網絡侵權提供動態禁令救濟。

發揮知識產權作用為中國發展賦能

閱讀提示

江蘇大學知識產權學院等發布的《2024長三角區域重點城市知識產權發展報告》顯示,長三角地區在知識產權領域持續推進一體化發展,在2023年,27個重點城市每萬人高價值專利擁有量達19.6件,是全國平均的1.7倍。此外,上述報告還建議加強專利轉化、完善知識產權人才培養體系,推動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等部門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專利技術分析報告》指出,中國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創新中競爭力較強,人工智能專利數量不斷增加,因此要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服務體系,推動人工智能專利轉化。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運用促進司發布的《全國知識產權代理行業發展狀況(2023年)》指出,我國知識產權代理行業發展規模穩步擴大,行業審批服務不斷優化。

長三角知識產權一體化發展

由江蘇大學知識產權學院等研究團隊聯合研制的《2024長三角區域重點城市知識產權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日前發布并指出,2023年長三角在區域合作與發展中不斷發揮先行探路、引領示范、輻射帶動作用,27個重點城市每萬人高價值專利擁有量進一步提升至19.6件,是全國平均水平的近1.7倍;累計專利代理機構數量占全國的比重達25.25%,專利商標質押融資金額占全國總量的45.92%,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和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數量占全國比重達26.80%,多項數據在全國和三大國家級戰略區域中處于引領地位。

《報告》指出,長三角三省一市知識產權發展綜合實力指數標準差值較上一年度縮小5%,區域協調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區域發展的協調性、平衡性不斷增強。在知識產權競爭力方面,從知識產權創造、服務、管理、人才來看,排名均為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和安徽省;而從知識產權運用、保護來看,浙江省較江蘇省表現更優。在知識產權產業支撐力方面,長三角27個城市的知識產權發展競爭力與產業支撐力指數呈現線性正相關分布,知識產權發展支撐產業高端化、國際化與綠色化指數得分均呈現出良好的分布格局。

《報告》還提出深入推進長三角知識產權一體化發展、加強專利轉化運用促進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斷完善專業化應用型知識產權人才培養體系、大力推進知識產權賦能因地制宜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等發展建議,助力長三角區域知識產權一體化發展。

發揮知識產權“作為”助力技術發展

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工信部電子知識產權中心日前發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專利技術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闡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從“供給側”帶來的全新演變,由算力芯片和軟件框架構成的基礎層、大模型打造的模型層和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應用層構建形成的全新技術棧生態將成為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基石。《報告》揭示了新一代中國人工智能技術專利當前的最新發展態勢。

一是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創新的重要競爭者。當前,我國人工智能創新鏈不斷完善,人工智能基礎層、模型層創新活躍,呈現多線發展、生態聯動的創新態勢。截至2023年底,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礎層(人工智能芯片、人工智能框架)、模型層中國公開專利達到6.2萬件,其中,有效專利近2萬件。二是我國創新主體展現了積極的創新態勢。三是代表性創新主體均展現了較強的戰略重視及創新投入,創新質量、創新規模和創新活躍程度等全面發展。四是人工智能原生應用代表著人工智能技術新的發展方向,生成式搜索、智能文檔等技術驅動效用高、模型訓練和數據基礎相對良好的領域將成為重要的落地場景。

《報告》還建議結合知識產權強國戰略,進一步完善全流程、嵌入式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暢通專利許可轉讓、價值評估、質押融資等產業化服務供需渠道,推動人工智能專利轉化運用,發揮知識產權“作為”,持續為技術創新提供堅強后盾,助力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創新發展。

我國知識產權代理行業穩步發展

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運用促進司日前發布的《全國知識產權代理行業發展狀況(2023年)》指出,我國知識產權代理行業呈現以下四個特點。

第一,行業發展規模穩步擴大。2023年,全國新設專利代理機構855家,備案分支機構875家。截至2023年底,專利代理機構達到5269家(不含港澳臺地區),獲得專利代理師資格證書的人數達到76230人,執業專利代理師34396人;10家外國專利代理機構在中國境內設立常駐代表機構;全國備案商標代理機構35712家。

第二,行業社會貢獻持續提升。代理機構積極拓展服務領域,深度參與“知識產權服務萬里行”活動,推進專利轉化運用服務對接。啟動建設10個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高質量集聚發展示范區和15個試驗區,圍繞區域優勢產業和主導產業發展需求,整合優質服務資源,打造“一站式”知識產權服務集聚載體,提升對區域經濟的貢獻度。

第三,行業審批服務不斷優化。出臺《專利代理師資格考試理工科資格審核指引》,進一步放寬報考條件;及時更新專利代理行政許可事項辦事指南,修訂《專利代理行政許可事項審查工作細則》,精簡專利代理機構執業許可事項變更和注銷審批流程,取消專利代理機構執業許可證副本發放和回收環節,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

第四,專業能力建設積極有效。2023年,國家知識產權局指導中華全國專利代理師協會、中華商標協會組織開展知識產權代理從業人員專業能力建設行動,構建形成進階式能力提升路線和培訓體系。

窗體底端



分享到:
亞太中金
24小時服務熱線
010-67085880
關于我們                公司動態                業務領域                       聯系我們
區域產業生態規劃
產學研產業園規劃建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图们市| 钟山县| 溆浦县| 石棉县| 宁陕县| 华坪县| 扶风县| 临泉县| 广灵县| 化州市| 新干县| 桐梓县| 和田县| 平顶山市| 宁城县| 商洛市| 依安县| 固安县| 福贡县| 乡宁县| 桓台县| 绥江县| 张家港市| 若羌县| 长宁区| 瓮安县| 汉寿县| 塘沽区| 五大连池市| 基隆市| 五峰| 台前县| 科技| 临汾市| 万州区| 咸阳市| 天水市| 贵德县| 东明县| 定襄县| 安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