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專精特新”成長記北交所成立三周年“成績單” ◇北交所上市公司總數251家 ◇總市值 約3000億元 ◇公開發行募資530億元 ◇再融資募資13.5億元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9家 ◇新技術企業占比 超過90% ◇制造業“單項冠軍”10家 9月2日,北京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北交所”)迎來設立三周年與“北交所深改19條”一周年的紀念日。 “高新技術企業占比超九成”“戰略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占比近八成”“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占比超一半”“16家公司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技術發明獎等國家級獎項”等,這是北交所成立三周年的成績單。 截至2024年9月2日,共有251家公司在北交所上市,總市值約3000億元,北交所合格投資者數量突破700萬戶,公開發行募資530億元,平均每家企業獲得融資2.06億元,再融資募資13.5億元。 談及北交所未來發展空間,國金證券投行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北交所定位于服務廣大創新型中小企業,現階段,北交所相較滬深交易所而言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新三板也為北交所上市提供源源不斷的后備力量。 近20家公司股價翻番 Wind數據顯示,北交所有70多家公司股價較發行價上漲超30%,更有近20家公司股價翻番。 隨著2024年中報季結束,北交所半年成績單隨之出爐。Wind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北交所上市公司共計實現營業收入784.96億元。其中,超六成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增長,14家公司營業收入增幅超過50%;上半年共計實現歸母凈利潤54.00億元,其中超八成公司實現盈利,超四成公司歸母凈利潤實現增長,30家公司增幅超過50%。 記者從北交所獲悉,截至9月2日,北交所合格投資者數量已突破700萬戶,北交所累計公開發行股票融資530億元。 與此同時,機構主體持續布局,中長期資金看好北交所。具體來看,8家基金公司新申報北證50指數基金產品,2只北證50指數基金產品募集成立。社保基金、保險資金、QFII均已入市,累計1000余只公募基金參與到市場投資。目前,公募基金已成為市場凈買入的主要力量,創新資本“募、投、管、退”的市場生態進一步完善。機構投資者對北交所上市公司積極開展調研,126家北交所上市公司接受機構調研4000余次,平均每家32次,同比上升約70%。 股價表現方面,Wind數據顯示,北交所有70多家公司股價較發行價上漲超30%,更有近20家公司股價翻番。 “公司通過北交所上市融資2.8億元,階段性滿足了公司在創新研發、市場推廣等方面的資金需求。此外,北交所也提升了中小企業的公司治理水平,促使中小企業規范運作,為公司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談及北交所對公司發展的影響,錦波生物(832982.BJ)董事、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唐夢華對記者表示。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于2023年在北交所上市,發行至今股價上漲近4倍。 “專精特新”企業匯集 目前,北交所251家上市公司中,129家公司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錄,新技術企業占比超九成。 2023年9月1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關于高質量建設北京證券交易所的意見》(即“深改19條”)提出了一攬子針對性舉措,加快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系統合力。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列為十大任務之首。在此指引下,北交所上市公司通過科技創新賦能,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記者從北交所了解到,目前,北交所251家上市公司中,129家公司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錄,新技術企業占比超九成,戰略新興和先進制造產業占比超過八成,10家公司或其主營產品被評為制造業“單項冠軍”。 創新型中小企業經營向好,離不開“主陣地”加持。 國金證券投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交所服務于創新型中小企業,在制度設計上專門做了針對性的特色安排,可以歸納為“兩個包容”“三個靈活”“四個適度”。兩個包容是指發行上市更加包容精準以及上市以后的日常監管比較包容;三個靈活是指持續融資制度靈活、交易機制安排靈活、企業上市路徑更加靈活;四個適度是指投資者門檻適度差異化、并購重組方面要求適度彈性、退市制度安排適度柔性以及稅收政策適度傾斜。 目前,國家對中小企業發展的關注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相繼推出的多項政策與制度框架,旨在深度賦能中小企業,助力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中緊抓時代脈搏與政策紅利,充分激發資本潛能,實現借力跨越式發展。 國金證券投行相關負責人表示,三年來,北交所統籌推動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建設,積極提升制度的包容性和精準性,為創新型中小企業搭建了一條通往資金與創新成長的重要橋梁。由于中小企業類型紛繁、發展階段不一,北交所設計了四套上市標準,構建并持續完善涵蓋掛牌準入、發行上市、持續監管、再融資和交易等各個環節的特色制度體系,精準支持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三年來,北交所引導諸多資金向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等領域聚焦,北交所上市公司在經營穩健性和研發能力上也展現出非凡實力,已成為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 開源證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分析稱,得益于北交所與新三板市場之間高效順暢的制度銜接,新三板市場成為眾多優質中小企業的“孵化器”和“加速器”,源源不斷地為北交所輸送上市“潛力股”。這種層層遞進的上市路徑,不僅為中小企業提供了更加靈活多樣的融資渠道,也為其在不同成長階段獲取必要的資本支持創造了有利條件,從而促進了整個市場生態的持續優化和升級。 談及北交所上市特點,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表示,北交所的上市流程高效、靈活,特別適合創新型中小企業。其特點與優勢包括:高效審核流程,一般只需2個月;靈活上市標準,涵蓋市值、利潤、營收、研發投入等多個維度;較低上市成本,總費用一般在1000萬元以上,遠低于其他交易所;與新三板協同發展,為企業提供順暢的上市通道;強化中介機構責任,確保審核公正客觀。 機構資金深度參與 北交所積極促進與板塊定位相契合的各類機構資金的深度參與,包括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險資金、券商自營及資管資金等。 在去年“8·27”新政發布后,中國證監會緊接著發布了“北交所深改19條”,提出常態化推進北交所市場高質量擴容。從北交所上市情況來看,“8·27”新政以來,不論是IPO新受理數量、上會數量還是發行上市數量,北交所都占據相當的比例。 在開源證券相關負責人看來,依據“北交所深改19條”所描繪的藍圖,北交所在未來3至5年乃至更長遠的5至10年內,將致力于塑造一個“以成熟投資者為核心、基礎制度堅實完善、產品體系全面多元、服務功能極致發揮、市場監管透明高效,并具備強大品牌號召力與市場影響力的交易所”。 該負責人建議北交所在以下兩個方面進一步完善提升:一方面,持續深化北交所的包容性與服務的精準性,在定位和服務群體方面進一步提升與資本市場其他板塊的差異,進一步擴大服務的覆蓋面;另一方面,緊密圍繞自身發展規律與市場需求,加大北交所制度創新、產品創新與工具創新的力度。 為進一步促進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發展,國金證券投行負責人建議:進一步優化發行上市審核機制和程序,針對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制定更具針對性的審核標準和流程,確保審核工作的精準性和包容性;增進北交所與新三板、區域股權市場的協同作用,北交所堅持與新三板一體發展,并通過與區域性股權市場制度型對接和上市公司轉板機制,匹配不同發展階段中小企業的需要,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全鏈條服務體系;不斷優化市場服務,建議進一步增加申報前預溝通咨詢的渠道和方式,簡化溝通手續,縮短溝通結論等待時間;繼續構建和完善北交所的市場制度體系,鼓勵企業利用可轉債、優先股等新型融資工具進行融資,滿足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資金需求。 “北交所應積極促進與板塊定位相契合的各類機構資金的深度參與,包括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險資金、券商自營及資管資金、地方政府引導基金等。通過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提升市場整體流動性,進一步優化市場結構,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加穩定、可持續的融資環境,助力其實現高質量發展。”談及增加北交所市場服務效能與吸引力,開源證券相關負責人如是建議。 東吳證券北交所首席分析師朱潔羽表示,從供給端看,新三板掛牌優質公司儲備充足,業績水平持續提升,助力北交所高質量擴容。從投資端看,北交所做市商擴容,增量資金有望積極入場,下半年北交所流動性有望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