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不易:七位行業大佬同臺產業呼喚下一個“七重天”

央視財經《對話》欄目,首次攢局七位光伏企業家,并將主題定為相信中國光伏。這七位光伏企業家分別是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隆基綠能董事長鐘寶申、晶科能源董事長李仙德、TCL董事長李東生、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正泰新能源董事長陸川。

用業界的話來說,即便是最近幾年行業的重大活動上,這七位大佬都很少能在同一鏡頭前聚齊。

就在過去一年時間里,中國光伏產業風云突變

2020年被視作本輪光伏行情上行的起點。這年11月,鐘寶申、劉漢元、高紀凡以及陽光電源董事長曹仁賢作客《對話》欄目,彼時的主題是:中國光伏產業如何從三頭在外三個世界第一

此后,三年的紅利期造就了中國光伏產業的七重天:政策制定向光伏等新能源產業傾斜,年度新增裝機量直破200GW大關,產業規模急速擴張,技術研發水平全球領先,光伏企業盈利大增,公司市值一路走高,光伏企業家身家大漲。

然而,轉折點卻于2023年三季度出現。產業鏈價格掉頭下行,光伏企業業績滑坡,產品同質化嚴重,資本市場光伏板塊估值萎縮,行業淘汰賽打響……

事實上,當本輪光伏周期出現發展過熱的苗頭時,已有光伏企業家們相繼呼吁理性發展。但燥熱的情緒下,產業難以踩下剎車,這也使得周期低谷時段一再被拉長。

如何破局?這幾乎是所有光伏從業者們共同想知道的答案。

在本期《對話》中,節目組通過七位企業家一同書寫字的方式,來呼吁上下游的協作共進。

這或是光伏人的心聲,亦在呼喚產業的下一個七重天

產業激烈競爭

2020年至今,中國光伏產業迎來了又一個發展周期,新增裝機量快速增長,光伏企業業績向好,技術加速迭代。

在這段時間里,隆基綠能、通威股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協鑫科技、TCL中環、正泰電器都度過了幾年的業績蜜月期。特別是在2022年、2023年這兩年,七家光伏企業相繼創下利潤新高。不同的是,在2022年,隆基綠能、通威股份、協鑫科技、TCL中環、正泰電器均在該年度刷新凈利潤的歷史紀錄,而天合光能、晶科能源則是在2023年將年度凈利潤刷新高點。

由此也形成了另一個分水嶺。2024年上半年,隆基綠能、通威股份、協鑫科技、TCL中環陷入虧損,而晶科能源、天合光能以及正泰電器保持盈利(注:正泰電器因拆分光伏板塊業務,不具備可對比性。)

在節目中,上述七家企業因盈利和虧損被分割成紅綠陣營,對于七位企業家而言便各有喜悲。

直面自家虧損的業績,李東生坦言:賣得越多虧得越多,因為是賠著本賣的。在他看來,以中國業務單算的話,可以肯定說沒有一個企業是賺錢的。

朱共山給出他認為的根本原因賣得越多虧得越多是因為我們這20年,產品同質化、模式同質化、制造同質化、知識產權不受保護,進的門檻比較低。

劉漢元則認為,供需錯配的出現,導致產業鏈價格下跌。價格下去之后由于內卷程度的加劇,每一個環節基本上都虧損,所以銷得越多,虧得越多,產業鏈越長也虧得越多,就成了今天的現象和事實。

隆基綠能是今年上半年虧損最嚴重的光伏企業,鐘寶申如何回應虧損?在他看來,減值是造成財務數據上出現大額虧損的主要原因。我們也在反思為何出現這么多的減值。但鐘寶申相信,隆基綠能的三九天已經過去,下半年整個業績情況應該會比上半年好很多。

盡管上半年業績利潤翻紅,李仙德和高紀凡卻并不滿意。事實上,與2023年上半年相比,晶科能源和天合光能的凈利潤同比均下降——前者降幅超過68%,后者降幅則超過85%

供需不平衡,是導致今年上半年光伏產業鏈出現大面積虧損的主要原因。

當前,光伏行業的周期性波動主要源于產能與需求的錯配。陸川分析,制造業的周期性是正常現象,但光伏行業的特殊性在于其產品并非消耗品,而是長期固定資產。光伏企業不能簡單地通過短期虧損來期待市場的自然回暖,而需要更加注重長期戰略規劃和成本控制。

李東生更是用扭曲來形容當前的光伏市場價格體系。經歷了面板產業的周期性發展,李東生對產業的惡性競爭并不陌生。其實過去幾年,顯示面板也是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但是面板產業參與者比較少,經過那么多年的競爭,現在整個行業的參與者不到十家,在行業自律之下,大家能夠根據市場的需求來生產所需要的產品,規避不理性的競爭。

下個七重天的期盼

七重天,是西方傳說中善良之地、榮光之所。光伏產業的七重天,描繪的則是產業共進、技術進步、企業共贏的美好圖景。

1014日,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在上海組織召開防止行業內卷式惡性競爭座談會,共同研討有序化解供需失衡、出清過剩產能等相關措施。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現場獲悉,參加此次座談會的企業幾乎覆蓋光伏制造產業鏈上中下游核心企業,包括隆基綠能、通威股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協鑫科技、愛旭股份、正泰新能、高景太陽能等數十家光伏企業。而在上午場的座談會上,與會企業代表商討的內容包括關于反內卷式競爭、反低于成本傾銷等行業自律公約。

在本次《對話》欄目上,七位光伏企業家進行了一場互動——大家各拉一根線,以此共執一筆,書寫字。這一環節的設置不言而喻:光伏企業彼此合作,共同實現行業回歸理性發展。

合作,成為不少光伏企業家的共識。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在寫下一個可以提振行業信心的關鍵詞環節,鐘寶申、高紀凡、李仙德均給出了合作一詞。

我是堅定不移地相信只有通過合作,整個行業才能走得更高遠。高紀凡呼吁,要優勢互補,構建協同發展新生態,我們也希望未來在產業鏈的合作,在技術創新合作方面,能夠為這個行業破內卷走出一條新路來。

值得一提的是,合作在光伏產業并非陌生詞。自2018年以來,頭部企業更是一度掀起了共投項目、共建企業,甚至達成戰略同盟的熱潮。

在李東生的回憶中,TCL中環與天合光能、隆基綠能和晶科能源的深度合作,包括股權股本意義上的共進共退這種合作模式可以讓產業鏈的分工更有效、持續,并增強中國光伏產業的國際競爭力。而在劉漢元看來,合作不僅僅是寫在協議上,而是要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中實現強強聯合,分享彼此的成果,這樣的合作才能真正推動產業鏈的發展和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事實上,企業之間合作之余,企業的自律也為各位光伏企業家所看重。

陸川認為,自律分為兩個層次,一是企業需自我約束,合理控制擴張速度與定價,避免價格戰導致的虧損加劇;二是行業包括協會與主管部門等,進一步推動組織產能布局與價格機制等方面的引導性方案,以加速行業穿越當前嚴峻周期。

不過,這種自律的形成并非易事。

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理事李俊峰擔心的是,快節奏發展的光伏產業,會走明天的路,讓自己明天無路可走雖然說技術遙遙領先,但并沒有帶來技術投入的效益。李俊峰希望產業發展的節奏要慢一點。

而在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看來,這輪周期波動的產生,也在于產業規模上步伐太快。這幾年也是技術迭代和設備進步的快速發展期,就形成了光伏的投資熱潮。跨界企業無序涌入等因素導致供大于求的程度在加深,最后出現非理性競爭。

行業困境重重,光伏產業的明天是否值得相信?答案依然是肯定的。技術的不斷研究投入,產業的兼并整合下,行業的波瀾起伏,會讓大家增加更多的理性判斷。劉漢元表示,信心關鍵來源于未來的市場究竟應該有多大,在碳中和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要當主角,光伏就是其中的第一主角。


分享到:
亞太中金
24小時服務熱線
010-67085880
關于我們                公司動態                業務領域                       聯系我們
區域產業生態規劃
產學研產業園規劃建設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桐城市| 甘德县| 鞍山市| 彰化县| 嘉善县| 克什克腾旗| 阿勒泰市| 通州区| 高青县| 平乡县| 连平县| 于都县| 芒康县| 金山区| 日喀则市| 响水县| 荣昌县| 奎屯市| 榆树市| 泌阳县| 中西区| 长治县| 吉安市| 潞西市| 二手房| 鄂尔多斯市| 荆州市| 绥阳县| 宁河县| 土默特右旗| 卓尼县| 报价| 临江市| 汤原县| 青岛市| 老河口市| 尼玛县| 西峡县| 乐昌市| 东城区| 敖汉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