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跨境支付體系,意味著什么?第16屆金磚國家峰會近日在俄羅斯喀山舉行,此次峰會主題是“加強多邊主義,實現公正的全球發展和安全”。這是金磚國家合作機制歷史性擴員后的首次峰會,備受國際社會關注。此次峰會,體現出金磚機制在當前國際形勢下推動多邊主義、促進全球合作中扮演的獨特角色。《喀山宣言》的勝利簽署標志著伴隨全球經濟格局的轉變,在此過程中,金磚國家在跨境金融領域將尋求突破。 隨著全球經濟格局的轉變以及全球化的不斷推進,金磚國家意識到依賴傳統支付系統和外匯體系(如SWIFT、美元和歐元)為跨境金融活動帶來了諸多不便和風險。在此背景下,俄羅斯在此次金磚國家峰會上提出建立新的結算體系——金磚國家BRICS PAY支付系統,通過為成員國提供新的結算機制,使用本國貨幣結算,降低外匯波動的影響,提升資金流動效率,規避美元體系的風險,這一系統將使世界金融體系更加多樣化和穩定。 BRICS PAY支付系統將使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和投資更加便利,降低交易成本,促進經濟一體化與合作,推動地區經濟的快速增長;有利于增強金磚國家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自主性,提升成員國在國際經濟事務中的發言權,為全球南方國家提供一個更具競爭力的金融選擇。隨著全球貿易的數字化轉型,跨境支付需求持續上升。作為新興市場的代表,金磚國家有潛力整合更多國家的交易需求,進一步擴大用戶基礎。 與金磚國家BRICS PAY支付系統有關的另一項目是“數字貨幣橋”(mBridge),是中國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與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及阿聯酋中央銀行共同發起的項目,有益于推動數字貨幣在跨境支付和結算中的應用。不同于SWIFT等傳統結算方式,“數字貨幣橋”建立一個聯接多國央行數字貨幣系統的“走廊網絡”,以支援多種貨幣及接通各地新或傳統的支付系統。這一機制中,各方將利用各自的數字貨幣進行結算,即參與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將能夠直接使用其數字貨幣進行跨境交易,而不再依賴于傳統的支付系統。mBridge采用區塊鏈技術,提供安全、透明的跨境支付解決方案。通過成功的試點項目,mBridge試點工作的成功,也為BRICS PAY建立信任基礎,吸引更多國家和地區參與并使用該支付系統。區塊鏈和數字貨幣技術的發展,為BRICS PAY支付系統的高效、安全支付提供了技術保障。 據了解,BRICS PAY支付系統主要基于40%黃金和60%一籃子貨幣的結構,且其中60%一籃子貨幣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人民幣,因此就目前情況推測,BRICS PAY支付系統是否穩定,很大程度上歸結于未來人民幣是否穩定。歷史數據表明,中國若能持續保持較大的貿易順差,人民幣便可以維持穩定。以2024年為例,中國對外貿易便有望實現近1萬億美元的順差。 人民幣國際化也在穩步推進,連續9個月位居全球支付貨幣第四位,盡管仍面臨諸多挑戰,其前景依然樂觀。2023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與沙特阿拉伯、毛里求斯央行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進一步促進貿易與投資便利化。截至2023年末,主要離岸市場人民幣存款余額約1.5萬億元,雙邊貨幣合作持續深化,離岸人民幣市場穩步發展。 BRICS PAY也面臨諸多挑戰,首先便表現在成員間的經濟差異上。新成員國的加入使金磚內部經濟發展水平、政策取向和國際關系的差異更加明顯,在協調不同經濟體利益方面難度也相應提升。再者,新支付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至關重要,各國需共同制定技術標準和安全措施,以防止外部攻擊和內部風險。同時,不同國家的技術基礎和標準存在差異,系統的互通性問題仍需進一步協商考量。 BRICS PAY支付系統的國際接受度和信任度尚未完全建立,仍需時間和努力來推廣,進而獲得國際市場的認可和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