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住總業務整合:重整地產后,如何破解去化難題?近日,北京住總集團發布公告,披露了一項業務整合的進展。 公告稱,北京住總于今年8月宣布將旗下的兩家房地產公司進行整合,將北京住總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置業公司”)并入北京住總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開發公司”)。至11月,置業公司已完成工商注銷登記,開發公司已取得北京市朝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下發的營業執照。 此次整合的目的在于,“適應集團房地產業務最新發展形勢,加強房地產業務管理資源集聚,理順公司管理體系和法人治理關系。” 北京住總集團是北京市的老牌國企,以工程建筑、房地產為主業。2019年,北京推動四家市管建筑施工類企業合并重組,住總集團被并入北京城建集團。此后,出于解決同業競爭問題及強化地產業務的需要,北京住總集團啟動對房地產業務的整合。 此次調整之前,住總集團已經將北京住總置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置地公司”)100%股權劃轉至開發公司旗下,并完成了天津區域的房地產業務整合。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調整將使住總旗下的房地產業務更加聚焦,并有助于強化房地產業務的管理。但當前,房地產庫存規模偏大仍是住總面臨的主要問題,在市場回穩趨勢尚未完全確立的情況下,其業務整合能否真正促進庫存消化,仍需進一步觀察。 整合之路 北京住總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前身是1983年5月成立的北京市住宅建設總公司,曾承擔過1990年北京亞運會的工程建設。1992年11月,經北京市政府批準,北京住總集團正式成立。 北京住總集團具有工程總承包、房地產開發、建安施工、海外承包的一級資質,是北京最早從事房地產開發的企業之一。 2011年,萬科與住總共同出資成立北京金第萬科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該公司開發建設了朗潤園、金域東郡等項目。彼時,萬科正大力拓展北京市場,住總是其重要的合作伙伴。本世紀第二個十年,住總曾與多家國企、民企組成聯合體,在北京市場攻城略地。 不過,由于各種原因,住總的商品房開發業務并未快速做大。在住總集團體系內,房地產業務的營收規模一直未能突破百億元,占比在20%上下。 2019年11月,為打造建筑業龍頭企業,提高行業集中度,北京對四家市管建筑施工類企業進行合并重組。其中,北京市政路橋集團被并入北京建工集團,北京住總集團被并入北京城建集團。 由于業務類型相似,此次調整后,北京住總與北京城建在房地產業務上存在同業競爭關系。近幾年,投資者也不斷就這一問題進行詢問。 2023年5月,北京城建旗下的上市平臺城建發展曾對此回應稱,城建集團正積極梳理住總集團旗下房地產業務現狀,促使其合規穩健經營,理順外部投資關系,打造符合上市公司治理規范的組織架構。 公司還稱,擬先將住總集團旗下房地產板塊交由公司托管,待其具備條件后注入公司以解決同業競爭問題。 4個月后,北京住總集團宣布,將8家子公司委托城建發展管理。其中5家公司注冊于北京,3家注冊于天津。這8家公司也是住總集團從事房地產開發業務的主體。 但住總對地產業務的整合并未就此完結。2023年12月,置地公司被劃轉至開發公司,從而成為后者的全資子公司。置業公司股權關系暫時保持不變,由開發公司代為管理。 2024年3月,北京住總退出北京金第萬科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此前住總已經從一些合作項目中陸續退出。 2024年6月,北京住總將天津事業部收歸集團直接管理,事業部旗下三家公司不再由集團直管,定位為項目公司。 2024年8月,置業公司被劃轉至開發公司旗下。 截至目前,北京住總房地產業務的主要經營主體縮減為三家,其中主要業務在開發公司旗下。 在此過程中,人事調整也在推進。2023年10月,謝夫海接任周澤光,擔任住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2024年5月,劉連福接任李作揚,執掌開發公司。 庫存難題 并入北京城建集團后,北京住總的房地產業務被重新定位,其中,突出“做優”是重點發展方向。具體而言,一級開發要控規模、降負債,降低投資強度,二級開發則要精準拿地、快速周轉,加緊推動重大遺留疑難問題處理。 一二級開發聯動,是住總從事房地產業務的主要特點,這使其在拿地環節具有獨特的優勢,并吸引了萬科等企業的合作。但近年來,由于一級開發規模較大,加之房地產市場降溫,使其庫存規模不斷累積,并給北京住總的資金帶來一定壓力。 近幾年,北京住總在債券年度報告中普遍提到了兩類風險:土地一級開發項目投資規模較大且期限較長,資產負債率較高。 在2024年的中期債券報告中,北京住總表示,公司目前在建的一級土地開發項目較多,涉及的項目周期在3到5年之間,對公司運營資金產生較大規模的占用。至2024年6月末,公司資產負債率為75.41%。 歸集了主要房地產業務的開發公司,上半年存貨規模達到163.12億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僅為8.92億元。 在此情況下,加快庫存消化,就成為北京住總房地產業務的主要工作方向。去年6月,時任城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的常永春曾帶隊到北京住總調研,并強調,“要下大力氣加速去化,特別是對在手時間較長的‘沉睡資產’進行專題研究策劃,盤活資金、釋放活力,真正做好開發板塊。” 今年7月,謝夫海在住總集團年中工作會上表示,“要千方百計推動在手項目去化。” 目前,北京住總旗下有多個項目在售,其中今年的主力項目為密云區的國祥譽、昌平區的清樾府、順義區的芳華里。這三個項目分別于7月和8月開盤,按照住總官方當時發布的消息,國祥譽項目“首期推售房源勁銷106套”,另外兩個項目首推房源“勁銷286套”。 但從北京市住建委的官網信息來看,截至11月中旬,這幾個項目的大部分房源仍處于“可售”狀態。另一個在售項目“青年ONE”于9月開盤,目前同樣有大量房源的狀態為“可售”。 某不具名市場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房地產項目的網簽節奏通常會慢于認購,但不會延遲太久。如果認購情況火熱,但網簽量較小,通常說明購房者仍有觀望情緒。由于定金隨時可退,即使認購規模較大,也不會給企業帶來實際收入。 該人士表示,住總旗下項目所處的片區競品較多,項目競爭激烈,去化速度不快乃是常態。他同時指出,當下的北京樓市很難復制以往的熱銷,能實現慢節奏的去化已屬不易。 對于住總對地產業務的整合,分析人士指出,此次調整將使住總旗下的房地產業務更加聚焦,有助于強化管理。但在市場回穩趨勢尚未完全確立的情況下,這一調整能否真正解決庫存去化、同業競爭等問題,仍需進一步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