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要素驅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踐探索與啟示近年來,各國數據量呈現出指數級爆發式增長,當今世界已進入一個由數據驅動的全球化數字經濟新時代。2020年3月,數據被正式納入市場化配置改革的第五大基礎生產要素。2024年7月,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推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有關工作。這些政策的出臺和會議的召開,體現出中國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數字經濟發展和數字化轉型的決心和實際行動,為實現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實施路徑。 一、數據要素在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 一是創新數據要素配置,推動生產要素高質量發展。數據要素在產業數字化轉型中起到關鍵作用。一方面,創新數據要素配置能夠推動傳統生產方式轉型升級,推動實體經濟提質增效。同時,數據要素還能夠通過與傳統生產要素配合,優化資源配置,充分發揮數據要素的乘數效應,借助電子商務等數字化平臺拓展銷售渠道、強化品牌建設,以提高實體產品附加值、提升產業競爭力和價值鏈水平,進而賦能實數融合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創新數據要素配置有助于提升市場交易透明度,能夠通過滲透、融入制造業生產、流通、消費、分配等各環節,深度整合實體產業鏈上下游的信息資源,實現產業鏈緊密連接和高效運作、產業供給與市場需求精準對接,有效降低實體產業的經營風險,進而賦能實體經濟。 二是打造可信數據空間,促進產業鏈上下游發展。 2024年11月23日,由國家數據局印發的《可信數據空間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8年)》正式公布。這是國家層面首次針對可信數據空間這一新型數據基礎設施進行前瞻性的系統布局。可信數據空間的構建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數據共享和技術賦能的平臺,促進產業鏈的數字化轉型和協同發展,增強產業鏈的韌性和競爭力。企業可以通過建立可信數據空間,打通測試、生產、庫存、應付賬款、供應商資信和歷史交易記錄等數據,用來破除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信息壁壘和助力中小微供應商提升授信,促進產業鏈供應鏈高質量協同發展。 三是利用數據要素特性,培育更多高技術產業企業。 高技術產業企業在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在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高技術產業企業通過數據要素與產業的深度融合,正在經歷一場變革。數據的非競爭性使得數據要素在高技術企業的生產經營中具有獨特作用。一是高技術企業復制和擴散信息的邊際成本接近于零,這為企業帶來成本優勢的同時,提高了數據資源的利用效率。二是數據的非競爭性降低了缺乏相應資源的中小企業進入高技術產業的門檻,更多企業接觸到新技術及知識,直接加速了技術的傳播和知識的流動。 二、數據要素驅動數字經濟發展的實踐路徑 在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我國將數據要素的開發與利用視為關鍵環節,不斷推動數據要素發揮更大作用,在多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 全國在數據要素市場方面的實踐。首先是數據資源的開放和共享。我國高度重視數據資源的開放與共享,自2015年《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發布以來,政府加大了公共數據的開放力度,明確提出要加強大數據的共享與開放,促進政府數據與社會經濟數據的流通和使用。國家統計局、自然資源部及各級地方政府等部門積極響應,在定期發布大量基礎性數據的基礎上,不斷增加公共數據的發布頻率與公開范圍,涵蓋人口、環境、交通等多個領域。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各地政府積極建設數據開放平臺,例如,北京市大數據開放平臺、上海市大數據開放平臺、浙江省政府數據開放平臺等。這些數據的開放不僅提高了政府資源的使用效率,也為社會創新提供了數據支撐。 其次是數據要素市場的建設與標準化運作。數據要素市場的建設與標準化運作是推動數據市場化發展的關鍵路徑。數據交易平臺的建設作為數據市場化的重要舉措,為數據流通提供了有力保障。截至2024年3月底,全國已成立49家數據交易機構,通過交易、評估、定價和合規管理等機制,促進了數據資源的高效配置與市場化應用。與此同時,數據市場的標準化和技術支撐也成為推動市場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聯盟和全國數據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等機構在制定行業標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大數據、云計算尤其是區塊鏈等技術為數據交易市場提供了技術保障和安全支撐。 再次是跨行業跨區域的數據合作與創新。隨著數字化轉型的推進,我國各行業之間的跨界合作和數據共享日益增強。在區域數據流通方面,廣東省2023年發布了《“數字灣區”建設三年行動方案》,大灣區各類經濟數據將通過“粵經濟”平臺進行匯聚和共享應用;長三角一體化數據共享交換平臺致力于實現上海、江蘇、浙江三省市間政務信息資源的互查互用;北京市大數據中心、天津市大數據管理中心和河北省大數據中心于2023年5月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建立了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等;在跨境合作方面,中國與歐盟、“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等建立了數據合作機制,并與多國簽署了數字絲綢之路和電子商務合作備忘錄。 地方在實數融合方面的實踐,以深圳市坪山區為例。在推動數據要素市場體系的建設中,地方政府的實踐發揮了重要作用。深圳坪山區在激發數據要素活力、釋放數據價值和推進“數實融合”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其他地區提供了經驗和啟示。在數據基礎設施方面,坪山區構建了“一張網絡、一朵政務云、一個運行中心、一個感知平臺”的信息基礎設施體系,并通過大數據平臺收集社會經濟數據,為企業提供精準的市場分析和消費者行為預測,有效推動公共數據的集成與高效利用。在數據管理方面,坪山區發布《坪山區政務數據分級分類管理辦法(試行)》,并首創“首席隱私官制度”,加強數據隱私與安全管理。在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方面,坪山區設立了數字經濟專項基金,出臺稅收優惠和創業扶持政策,推動智能制造與工業互聯網普及。同時,通過智慧城市建設,促進數據要素在城市管理與公共服務中的應用,提升了智慧交通、環保和醫療等領域的資源配置與運營效率。 三、啟示和建議 為進一步充分發揮數據要素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賦能和推動作用,基于當前發展狀況和地方實踐,有以下啟示和建議。 第一,優化數據共享機制與合規保障框架。首先,加強數據開放的法律保障,完善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體系,確保數據在合法合規框架下的共享與使用。其次,建設跨部門、跨領域的數據共享平臺,鼓勵地方政府和企業推動共享平臺多樣化應用,提升社會的數據共享意識。 第二,推動數據要素市場結構優化與標準化發展。首先,加強數據要素市場的政策引導,完善市場規則與交易機制,鼓勵企業積極參與數據交易平臺的建設與運營。其次,強化數據交易平臺的安全性、透明度和權益保護,防止數據濫用和非法交易,推動跨平臺數據流通體系建設。再次,盡快制定統一的數據標準體系,確保數據在質量、格式、存儲和交換方面的兼容性與流通性。通過加強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撐,提升數據處理能力,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向規范化、標準化和國際化發展。 第三,加強跨行業、跨區域合作和跨境數據流動。首先,推動跨行業數據共享,打破行業與區域間的數據壁壘,促進政府、企業和科研機構間的數據流通與合作。其次,通過政策激勵與財政支持,推動“數字化+行業”深度融合,鼓勵數據創新商業模式,帶動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再次,在跨境數據流動方面,強化法律與政策協調,與國際伙伴就數據保護與隱私安全達成共識,設立合規評估與認證機制,確保數據在全球范圍內安全、合法流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