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萬億元背后的廣東新實踐

冬日暖陽里,廣東正式進入一年一度的“兩會時間”。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2024年,廣東堅定扛起經濟大省挑大梁的責任擔當,拼出了一份高質量發展成績單:預計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邁上14萬億元新臺階,連續36年居全國首位。

展現出強大韌性和蓬勃生機的廣東,堅持向“新”提“質”,生動展示著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廣東風采。

“百千萬工程”點亮“新農村”

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是廣東高質量發展的最大短板。過去一年,廣東各地因地制宜,積極培育主導產業和優勢產業,推動“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以下簡稱“百千萬工程”)加力提速、實現全面突破,激活鄉村富民新動力。

辦一次賽事,興一座城市,梅州正在給出自己的答案。素有“足球之鄉”美譽的梅州,近年來足球事業蓬勃發展,尤其在五華,城市和賽事實現了雙向奔赴。

“足球是大產業大事業,我們全力在‘足球+’上下功夫,為五華縣域發展助力,為‘百千萬工程’賦能。”廣東省人大代表、五華縣委書記鐘秀堂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是做好“足球+體育”產業,抓住獲評全省唯一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的契機,培育和招引更多“四上”企業;二是做好“足球+農業”產業,借足球賽事,變人氣流量為經濟增量;三是做好“足球+文化”產業,打造具有辨識度和吸引力的“五華獅”城市IP;四是做好“足球+旅游”產業,推出文旅大餐,不斷提升足球發展附加值。

“我在石漠化治理這18年來深刻認識到,興一個產業可以帶活一個村、一個鎮乃至一個縣的經濟發展。”廣東省人大代表、樂昌市云巖鎮秉珍種養專業合作社聯合社黨支部書記廖石秀扎根鄉村,借助韶關學院、華電電科院等科研團隊提供的“光林復合治理”解決方案,創新性地提出了“石漠化治理+光伏+油茶+林下種養”的要素互補模式。

如今,這一模式不僅幫助當地實現石漠化土地面積縮減、石漠化程度減輕,還提升了植被覆蓋度,也讓廖石秀意識到科技興農的重要性:“產業發展最直接最顯著的就是帶動就業,每年我們提供60多個工作崗位,優先聘用當地的村民,讓鄉親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根據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廣東加力提速實施“百千萬工程”,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至2.31:1,東莞長安成為全省第3個地區生產總值超千億元鎮。15個主平臺新承接產業轉移項目約700個、總投資約3000億元。

制造業展現蓬勃“向新力”

2024年,廣東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提高到56.7%、31.6%。制造業當家的家底更加厚實,在不少新領域新賽道建立了先發優勢,為高質量發展積蓄了向上向好的強大動能。

“廣東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連續八年蟬聯全國首位,全省研發經費支出、研發人員、高新技術企業、發明專利有效量、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等主要科技指標均保持全國首位,科技創新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能力不斷增強。”在1月15日召開的省直部門專場記者會上,廣東省科技廳廳長王月琴介紹道。

“當前,制造業占廣東GDP比重約三分之一,高技術制造業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約三分之一,這是廣東高水平謀劃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信心和底氣。”廣東省人大代表、深圳青銅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汪之涵分享了科技型企業在創新發展、向高端制造轉型過程中的生動實踐。他表示,半導體產業既屬于高端制造業,又是眾多高端制造業的基礎產業。“我們的快速發展,與廣東良好的產業生態分不開。”

汪之涵所在的第三代半導體創新企業正是廣東先進制造業轉型發展的一個縮影。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到,2024年預計全省研發經費支出約5100億元,研發投入強度3.6%左右,高新技術企業約7.7萬家,區域創新能力連續8年全國第一。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科技創新是必由之路。”廣東省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開平中微子研究中心主任李小男表示,江門中微子實驗站將有力助推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也將提升江門區域創新綜合能力,優化科創格局。“大科學裝置是科研設施,也是開展科普宣傳、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的有效載體。我們將與江門市積極謀劃打好‘大科學裝置牌’。”

2025年“新廣東”要怎么拼?

14萬億元的經濟總量,約占全國GDP的十分之一。在這背后,是廣東作為全國經濟“壓艙石”和“發動機”,迎難而上、頂壓前行的全力拼搏。

2025年,經濟大省如何努力“再造一個新廣東”?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5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等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廣東省省長王偉中也表示,今年廣東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十分繁重,要看到動力與壓力同在、機遇與挑戰并存,廣東經濟基礎穩、結構優、活力足、潛力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

為實現上述目標,廣東將全面發力,推進十二個重點任務,包括做實粵港澳大灣區“一點兩地”全新定位,更好發揮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奮力實現“三年初見成效”目標;全方位擴大內需,精準有效釋放消費和投資潛力等。

比如在保障“百千萬工程”方面,廣東省財政廳介紹,2025年省財政將安排42億元,支持高質量建設15個承接產業轉移主平臺和7個大型產業集聚區,鼓勵產業轉移合作方建立利益共享機制,輻射帶動縣域產業園發展;安排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獎補資金258.17億元,獎補結合加大對財力薄弱地區的傾斜支持,支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困難和挑戰面前,廣東有信心、有條件、有底氣把各方面積極因素轉化為發展實績。



分享到:
亞太中金
24小時服務熱線
010-67085880
關于我們                公司動態                業務領域                       聯系我們
區域產業生態規劃
產學研產業園規劃建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宾市| 娄烦县| 奉新县| 望江县| 游戏| 景宁| 临澧县| 绥化市| 昌都县| 赣州市| 久治县| 江西省| 菏泽市| 泽普县| 尉氏县| 贵德县| 休宁县| 南岸区| 元氏县| 海南省| 洮南市| 望城县| 卓尼县| 鄱阳县| 保山市| 承德县| 江陵县| 泾阳县| 图片| 高唐县| 北碚区| 泽普县| 安新县| 启东市| 禹州市| 年辖:市辖区| 奉化市| 深圳市| 眉山市| 麻栗坡县| 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