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沖擊波凸顯中國技術與產業進步隨著中國DeepSeek-R1引爆全球科技圈并對世界人工智能發展格局產生深刻影響,一些海外投資機構掀起重估中國資產價格的潮流,他們開始關注到中國科技創新能力與產業競爭力全面提升的事實,以及國際格局正在發生的變化。 德意志銀行報告表示中國目前的經濟和工業化大致相當于日本在1980年代“從量變到質變”的轉變階段,但中國規模遠遠大于日本,“2025年將是投資界認識到中國正在超越世界其他國家的一年”。高盛最新研報預計MSCI中國指數和滬深300指數到年底將上漲20%左右,摩根大通、美銀等也開始全面唱多中國。 過去幾年,海外市場上一度出現“做空中國”敘事。拜登政府以“去風險”為由鼓動在華外資企業轉移,全面封鎖中國半導體產業獲得高端設備和芯片的渠道,還限制美國部分產業對華投資。但是,美國拜登政府時期的上述敘事現在發生了反轉。資本市場“做多美國”的三個主要支撐正在發生動搖:一是拜登政府期間支撐經濟繁榮的大規模財政支出結束,特朗普政府將于3月面臨債務上限壓力,現在他急于增加關稅,以及通過馬斯克團隊裁員并減少聯邦支出。其次,美國硅谷和華爾街聯手制造的“AI神話”是寄希望于英偉達與OpenAI壟斷全球人工智能產業,形成類似于上世紀80年代的微軟與英特爾組建的“Wintel”聯盟,但DeepSeek的開源以及低算力要求導致資本市場的壟斷敘事破滅。其三,2022年爆發的俄烏沖突導致全球資本流向美國市場,并吹大資本泡沫?,F在,特朗普政府想要盡快結束這場戰爭,因此在地緣風險減弱后,避險資本有流出需求。 目前看,美國經濟面臨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以及債務問題帶來的不確定風險,再加上支撐美國資本市場的三大敘事即將終結,國際資本存在避險需求。長遠看,美國再平衡進程風險重重,特朗普政府急于通過關稅政策推進“美國制造”。歷史經驗表明,美國遇到困境時往往以貶值應對,比如1971年將美元與黃金脫鉤,1985年與主要貿易伙伴簽訂《廣場協議》等?,F在,市場一些分析人士認為美國可能會重走此路。 “做多中國”不只是海外資本避險需求,也源于過去中國資產被低估的情況。在過去幾年,“做空中國”敘事導致一些中國資產價格折價過多,存在低估?,F在,中國地產市場正開始企穩,不確定性風險減少,中國政府也不斷加碼發力擴大內需,經濟增長具有穩定性與韌性。與此同時,DeepSeek作為一個沖擊,令許多海外投資機構注意到中國過去幾年在產業與技術領域的巨大進步。 盡管中國汽車業快速發展,但出口受到歐美的關稅政策制約,因此普通人或許不容易察覺中國制造業的日新月異。實際上,中國在造船、新能源、無人機、電信設備、高鐵、機器人等非大眾消費品領域已經處于世界領先行列,在關乎未來的量子計算、人工智能、核聚變等技術領域也位于前沿。 DeepSeek的橫空出世表明,中國有能力在技術創新與高附加值領域快速發展并成為領先者,這是近期海外投資機構轉向做多中國最大的支撐因素。事實上,在轉向科技創新與發展實體經濟后,經過多年努力,中國處于技術創新涌現與產業騰飛的前夜,而真正做多中國的是守正創新的科學家、工程師以及企業家群體,這與近年中國實行的創新戰略密不可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