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創新鏈和產業鏈無縫對接

如何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可炳認為,目前在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之間仍然存在一道巨大的鴻溝,有平臺對接、信息共享的問題,有產學研合作機制的問題,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在科研和產業、企業之間缺乏有效的載體去彌合兩者之間的巨大空間。因此,要讓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關鍵是要建立一批“連接器”“潤滑劑”,而常年跟蹤了解產業、企業的科研需求,有研發背景的各類科研院所和設計企業,就是成為“連接器”“潤滑劑”最好的選擇。

朱可炳是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專題研討會上作出上述表示的,他透露,中國五礦旗下擁有19家獨立的科研院所和設計類企業,正在努力打造成為能夠嫁接科研成果與企業需求的專業型科技服務企業,一方面,通過“技術+服務”的模式,為大量企業提供精準化的技術服務,用科技力量為企業發展賦能;另一方面,針對產業發展面臨的共性堵點難點問題,聯合高校和專業的科研機構以及其他相關領域的科研院所,共同開展科研攻關,引領整個產業轉型升級和實現質的跨越。

隨著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能否實現深度融合已經成為當前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鍵要素。“在推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過程中,無論是生產模式的重塑、發展動能的升級,還是產品路線的突破、新產業的孵化,都離不開科技創新對產業創新的引領作用。”朱可炳說。

然而,科技研發與產業投資的底層邏輯和發展規律不完全相同,最前沿的科技研發成果未必能夠帶來正向的經濟回報,同樣,產業、企業所面臨的技術痛點往往并不是前沿科學家所關注或者感興趣的領域。為了發揮科技服務型企業的橋梁作用,需要營造能夠匯聚各方力量的平臺和高效率交流溝通的創新生態。朱可炳建議從三個方面推進相關工作。

一是進一步提升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更加重視來自產業、企業的聲音和意見,真正支持企業成為科技創新的“出題者”“評審人”“裁判員”。

二是進一步加強產學研合作,在各個領域推動創新聯合體建設。打通創新鏈、產業鏈上下游以及兩條鏈之間的信息壁壘。

三是進一步加強對科技成果轉化的制度保障。嚴格做好科研成果的知識產權保護,建立和完善相關參與方共同獲益的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機制,支持科研人員從成果轉化中獲取可觀收益。

分享到:
亞太中金
24小時服務熱線
010-67085880
關于我們                公司動態                業務領域                       聯系我們
區域產業生態規劃
產學研產業園規劃建設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衢州市| 永顺县| 峨山| 鄂托克旗| 尉氏县| 弋阳县| 孙吴县| 凉城县| 科尔| 马关县| 邵东县| 普陀区| 阿勒泰市| 泾川县| 博白县| 遂昌县| 沿河| 海口市| 静安区| 台湾省| 荣成市| 万全县| 武冈市| 滦平县| 汝南县| 库车县| 含山县| 惠水县| 巴彦淖尔市| 壶关县| 永福县| 乌鲁木齐市| 重庆市| 黑山县| 十堰市| 比如县| 朝阳市| 民县| 江口县| 山东| 将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