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低價“內卷”光伏產業須向創新要動能“產能戰”“價格戰”“專利戰”……“內卷”讓光伏行業陷入慘烈的境地。政策引導、行業協會呼吁、企業自律……反“內卷”的一系列舉措,能否讓光伏行業在2025年走出困境? “價格戰”是消耗戰 利用短期供需變化推動價格回升 “目前,用于分布式光伏項目的組件價格大概是0.8元/瓦。”3月31日,某光伏組件企業一線員工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不過,沒有現貨。” 今年1月和2月,《分布式光伏發電開發建設管理辦法》《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 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相繼發布。這兩個新政策分別以4月30日和5月31日為時間節點,對光伏發電項目進行“新老劃段”,確保存量項目平穩過渡。受此影響,光伏市場近期出現“搶裝潮”,光伏產業鏈中下游環節出現一定程度的漲價。隆基綠能、阿特斯、天合光能等一線光伏企業近日均表示,3月份組件排產顯著提升。 回顧過去一年,“價格戰”在光伏市場激烈上演,光伏產品價格持續下降。2024年,單晶致密料價格由年初的6.5萬元/噸降至年底的4萬元/噸,N型顆粒硅由年初的6萬元/噸降至年末的3.7萬元/噸。2024年10月,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發布的光伏主產業鏈各環節成本情況認為,0.68元/瓦的成本已經是當時光伏行業優秀企業在保證產品質量前提下的最低成本。該協會當時呼吁,光伏企業不要進行低于成本的銷售與投標。此后,2024年11月和12月,該協會每月都發布了光伏主產業鏈產品的成本分析情況,用來指導行業自律。 “價格戰”之下,光伏行業已經陷入全產業鏈虧損的狀態。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梳理光伏上市公司2024年業績預告發現,硅料、硅片、電池、組件等光伏主產業鏈的絕大多數光伏企業的業績承壓。以行業龍頭為例,通威股份預計2024年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70億元到-75億元;隆基綠能預計2024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82億元到-88億元;天合光能預計2024年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34.55億元。 今年以來,光伏產業鏈中下游產品出現漲價情況,這是否意味著光伏行業整體好轉?“我沒有這么樂觀。”隆基綠能總裁李振國不久前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近期光伏產業鏈價格回升,是在供需失衡狀態下的簡單修復。“搶裝潮”對光伏產業的影響有限。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咨詢專家、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呂錦標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認為,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政策的“新老劃斷”安排,是政策調整節奏的緩沖,這給項目“搶裝”帶來的需求只是時序調整,需求總量并沒有顯著增加。 “龍頭企業的優質產能已經大幅超過全球光伏需求,‘價格戰’是消耗戰,被逼停的產能只是不愿意虧,并不能實現產能出清。在優質產能過剩的情況下,龍頭企業應該自覺團結起來,通過限產自律,平衡供求關系,盡快讓價格回歸合理價值。”呂錦標說。 警惕惡性競爭用創新利器突圍低谷 當前,全球光伏技術迭代加速,從PERC到TOPCon,再到BC技術,每一次技術革新都源于我國光伏企業對創新能力的深耕。值得注意的是,光伏企業之間的專利訴訟頻發,困擾著整個行業。晶科能源、隆基綠能、天合光能、阿特斯等光伏行業龍頭企業均牽扯其中。 呂錦標認為,知識產權保護很重要,但是就光伏電池技術而言,大部分技術主要是十幾年前歐美的原創技術,中國企業受讓了一部分專利并實現了大規模量產。由于光伏電池技術工藝復雜,想通過幾個工藝點來主張一片電池的專利歸屬是比較困難的。“光伏企業之間的‘專利戰’未來走向和解的可能性比較大。要么不了了之,要么一方獲得一部分專利使用補償。只要光伏行業能走出低價和‘內卷’的困境,光伏企業就不會再把精力耗在曠日持久的專利訴訟上。” “我對光伏行業的長期發展是樂觀的。但是短期而言,未來,恐怕得有行業排名比較靠前的企業在無法經營退出之后,光伏行業才有可能結束本輪的困境。”李振國呼吁,要警惕在本輪光伏行業周期中因企業經營困境可能出現的惡性競爭。在他看來,要通過自主創新和原創技術為企業、為光伏產業穿越周期貢獻智慧,而不是通過商業目的“拿來主義”及“劣質低價”為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設置阻礙。 阿特斯董事長瞿曉鏵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也強調了自主創新和原創技術的重要性。他同時認為,主動進行戰略調整是應對“內卷”的重要方法。“經過長期的沉淀,阿特斯在儲能方面已經構建起一定的‘護城河’。阿特斯的大型儲能業務在2024年實現爆發式增長,并預期在2025年繼續增長。穩健理性的經營理念以及關注長期價值的戰略布局,是阿特斯在每一輪周期性低谷均能率先突圍的利器。”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注意到,向科技創新要新動能,正成為越來越多光伏企業的共識。例如,3月5日,通威股份發布公告稱,第8次刷新異質結組件功率世界紀錄。3月18日,隆基綠能發布家庭光建綠電解決方案新品,應用場景包括家庭屋頂、墻面、露臺陽光棚、車棚等。 呂錦標提醒,整治低價中標亂象是必須的。央企招標標的龐大,履約要求短時期集中大量交貨,央企招標主要在龍頭企業間尋求低價。光伏龍頭企業不低價搶單、不盲目追求市占率,就可以避免價格“踩踏”。光伏行業要走出困境,仍然需要做好行業自律。光伏龍頭企業要帶頭自律,以實際行動反“內卷”,預計今年下半年光伏行業有望走出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