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盧金榮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面對美國對全球加征所謂“對等關稅”的情況,香港在此前已實施供應鏈多元化的戰略,在東南亞等地建立生產基地,以此規避特定的關稅壁壘。與此同時,香港的廠商也在積極對外拓展市場,以此減少對于美國市場的依賴。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以下稱廠商會)是香港最大的非營利工商團體之一,擁有各行各業會員超過3000家,主要涵蓋紡織、食品制造、進出口貿易等多個行業,其宗旨包括促進香港工業與貿易的發展,以及代表工業界對政府政策的制定與執行發表意見等。
香港廠商未雨綢繆多元化布局
《21世紀》:美國濫施關稅對于香港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盧金榮:香港對美國出口貿易規模相對有限,香港產品出口到美國的貨值約為60億港元,該數值占香港整體進出口總額不足1個百分點,因此美國加征關稅對香港整體經濟的實質影響較為有限。香港的廠商在2018年開始就已經未雨綢繆,逐步在全球其他地區增加生產布局。
香港本土直接對美出口額僅為60億港元,而香港年度進出口貿易總額已突破9萬億港元,由此可見,美國市場在香港整體貿易布局中并非主要板塊。觀察近年轉口貿易趨勢可見,香港轉口貿易正在進行結構性調整,香港對美貿易額持續縮減,而對東南亞地區的貿易額則保持增長態勢。
自由港是香港的核心優勢
《21世紀》: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日前在網志中提到,香港將繼續保持自由港地位,你如何評價這一決定?
盧金榮:香港的核心競爭優勢在于其自由港與免稅港的獨特地位,免征銷售稅的稅收制度,疊加高效的航運服務體系及全球互聯互通的優勢,香港作為國際自由港及購物天堂的戰略定位會繼續強化。
《21世紀》:面對美國的高額關稅,香港的廠商主要采取怎樣的應對措施?
盧金榮:面對美國的高額關稅,香港的廠商已實施供應鏈多元化的戰略,通過構建多地區供應鏈網絡,既能有效規避特定關稅壁壘,又能顯著提升貿易流程效率,同時還可以優化生產成本。
在美國對全球加征所謂“對等關稅”的情況下,關稅差異成為驅動產業布局調整的關鍵因素。出于成本效益考量,企業更傾向于選擇關稅稅率較低且生產成本具備比較優勢的區域建立供應鏈節點。因此,構建多地區供應鏈或者區域性供應鏈配置,成為應對美國關稅政策的有效策略。
特區政府須為出口企業提供貿易金融支持
《21世紀》:對于目前業界所面對的壓力,你認為香港特區政府應該采取什么措施幫助企業?廠商目前最需要的是什么?
盧金榮:當前美國的關稅政策不斷變動,市場各方均持謹慎態度,不敢貿然行動,許多投資計劃與戰略部署被暫時擱置。美國進口商因高額關稅承受巨大資金壓力,面臨貨款延遲支付乃至壞賬風險。因此,對香港企業而言,確保目前已有訂單的資金回籠是首要任務。為此,業界呼吁特區政府能夠給予貿易金融支持,以緩解企業的資金周轉壓力,具體措施可包括擴大貿易信貸額度、延長還息還款周期,以及完善出口信用保險機制。
《21世紀》:美國濫施關稅,對全球的產業分工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香港在其中會扮演怎樣的新角色?
盧金榮:自全球化進程逐步深入推進以來,全球范圍內的生產效率得以大幅提升,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產品價格也相應地降至最低水平,各經濟主體均從中獲益良多,國際貿易活動亦愈發繁榮活躍。然而,在當前逆全球化趨勢的影響下,全球生產鏈與供應鏈遭遇分割,致使整體運行效率下滑,生產成本上升,影響全球經濟增長。同時,保護主義的抬頭也導致全球貿易活動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縮減。
香港作為全球知名的自由貿易港,始終維持自由港的獨特優勢?;谶@一優勢,香港市場依然具有強大競爭力,境外產品進入香港市場后,無需面臨關稅壁壘,同時也免征銷售稅和增值稅,商品因此可以以相對較低的價格進行銷售。這進一步鞏固了香港作為國際購物天堂的地位。香港與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便利的交通網絡,讓香港成為國際商貿流通的理想平臺。
隨著全球化貿易格局的深刻演變,區域性貿易正逐步成為主導力量。例如,近年來國家與東盟的貿易規模持續擴大,這為香港提供了加強轉口貿易、提升服務水平的寶貴機遇。香港作為國際供應鏈管理中心,在推動區域貿易增長方面能夠發揮重要的服務作用。
香港可在中東產業多元化中尋求機遇
《21世紀》:香港近年來不斷加深與東南亞以及中東的合作交流,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將在5月赴中東進行交流訪問,你認為與中東的合作中,香港哪些行業會因此受益?香港與中東地區的合作模式會是怎么樣的?
盧金榮:除了上述提到的構建多元化供應鏈體系外,香港企業還積極踐行多元化市場戰略,以規避對單一市場的過度依賴,例如美國市場。自2018年貿易摩擦升級以來,我們便已著手調整并轉移市場布局,將業務版圖拓展至東南亞、內地市場以及南美、非洲、中東等多個區域。我們期望實現市場分布的均衡化,避免過度集中于美國這一大型市場。
近年來,我們已成功深入東南亞多國市場,如越南、柬埔寨、老撾、馬來西亞、新加坡及印度尼西亞等。今年我們計劃進一步考察中東市場,選擇中東市場的原因在于,該地區近年來正積極推進產業多元化,力求逐步減少對能源及石油產業的依賴,這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發展機遇。
以沙特阿拉伯為例,該國正大力推動智慧城市建設,并積極引入各類工業項目,這為香港的廠商提供了廣闊的合作空間。鑒于香港在制造業及產業發展方面已具備較為成熟的經驗,此次中東之行,我們期望深入了解當地不同國家的政策環境,特別是投資政策,以及科技發展的趨勢和產業、制造業的發展狀況,從而探尋雙方合作的潛在方向和契機。同時,我們也密切關注當地消費市場情況,以期探索港商在當地的發展機遇。
香港擁有豐富的專業服務資源,涵蓋合規服務、綠色發展服務以及檢測認證服務等多個領域。針對中東地區,廠商會已著手開展Halal認證(即伊斯蘭清真認證)工作,并提供相關培訓服務,以助力企業更好地適應當地市場環境。盡管當地資金充裕,但大型項目的發展仍需外部資本支持。此外,當地對資產管理、金融服務等方面也存在迫切需求。因此,在高新技術等多個領域,香港與當地均具備廣闊的合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