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城將開展智能建造試點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日前印發《關于公布智能建造試點城市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北京、天津、保定、河北雄安新區、沈陽、哈爾濱、蘇州、南京、溫州、嘉興、臺州、合肥、廈門、青島、鄭州、武漢、長沙、廣州、深圳、佛山、重慶、成都、西安、烏魯木齊等24個城市將開展智能建造試點,積極探索建筑業轉型發展的新路徑。試點自公布之日開始,為期3年。 根據《通知》,此次開展智能建造試點的主攻方向是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促進建筑業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培育智能建造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著力解決工程建設存在的生產方式粗放、勞動力緊缺、資源能源消耗大等突出問題,更好發揮建筑業對穩增長擴內需的重要支點作用。 所謂智能建造,即指受益于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的發展,以建筑信息模型(BIM)、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為基礎,可以實時自適應于變化需求的高度集成與協同的建造系統。正是基于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的快速發展背景,智能建造也逐步被賦予了行業發展新方向的重任。 近年來,建筑業面臨生產效率低、事故率高、勞動力短缺及成本逐年上升的壓力。正因如此,《通知》也將應對建筑業一系列問題的重任置于智能建造之上。 業內認為,智能建造作為建筑業的發展方向和新引擎,將有利于推進建筑業的改造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此外,大力發展智能建造除了對行業本身帶來發展新動力外,也會對投資、人才培養、就業等領域迸發綜合效益。畢竟,智能建造不是一個面向單一生產環節的技術,而是一個高度集成多個環節的建造系統,即融合了設計、生產、物流和施工等關鍵環節。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汪浩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手段的應用,的確讓經濟發展和各行業探尋新的發展路徑獲得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尤其是傳統行業依托數字經濟和智能化技術的改造和升級,正讓這些行業迸發出新的增長動力,并正在成為吸納就業、創造經濟效益穩增長的重要領域。 不難預計,隨著試點工作的展開,必將掀起新一輪的投資熱潮。汪浩認為,無論是新的事物還是依托新的技術手段發展傳統行業,一旦獲得政策傾斜和利好,勢必獲得資本的青睞。此間須做好引導,讓資金和要素匹配更加高效,避免無效投資。 據了解,作為試點預期目標之一,打造智能建造產業集群,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受到重點關注。其中,廣州、深圳、蘇州等城市在試點方案中被明確提到,要推動建設一批智能建造產業基地,加快建筑業與先進制造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發展,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帶動自主創新軟件、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高端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發展。 此外,“加快推進科技創新,提升建筑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和“培育具有關鍵核心技術和系統解決方案能力的骨干建筑企業,增強建筑企業國際競爭力”作為另外兩個試點預期目標,同樣備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