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縣”持續擴圍 縣城卡位戰烽煙再起


縣在崛起

編者按 郡縣治,天下安。2023年全國兩會進入倒計時,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成為焦點話題。翻看此前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縣域”亦是高頻詞,與“縣”相關的表述多達35處,縣域的重要性被抬升至新的高度。昆山、江陰、晉江、常熟、宜興、長沙、鄒城、壽光、高郵、仙桃、閩侯……2022年,位于縣域金字塔頂端的“千億縣”持續擴圍至52個,本期經濟地理將深入挖掘提煉這些生動的縣域發展樣本,并采訪相關專家共同探尋縣域經濟增長動能與高質量發展路徑,以期為中國縣域現代化探索提供更多借鑒。

“千億縣”2022年經濟總量一覽

單位:億元

江蘇(21個):

昆山(5006.7) 江陰(4754.18) 張家港(3302.4)常熟(2787)

宜興(2236.72) 太倉(1635.57) 如皋(1479.3) 溧陽(1416.2)丹陽(1408) 啟東(1391.1) 海安(1379.8)泰興(1336.67)如東(1314.6) 沭陽(1308.45) 靖江(1226.18) 邳州(1157.16)興化(1085.19) 東臺(1050.5) 高郵(1014.81) 沛縣(1012.23)儀征(1002.93)

浙江(9個):

慈溪(2521.58) 義烏(1835.54) 諸暨(1658.84) 余姚(1513.6)樂清(1501.95) 溫嶺(1306.76) 海寧(1247) 桐鄉(1209.67)

瑞安(1197.87)

福建(5個):

晉江(3207) 福清(1535) 南安(1646.05)惠安(1222.51)

石獅(1159.68)

湖南(3個):

長沙縣(13966.11) 瀏陽(1722.5) 寧鄉(1167.02)

山東(5個):

膠州(1541.09) 龍口(1382.32) 榮成(2021年為1021.43)

鄒城(1009) 壽光(1010)

河北(1個):遷安(1281.1)

福建(1個):閩侯(1009.2)

湖北(1個):仙桃(1013.4)

安徽(1個):肥西(1068.4)

江西(1個):南昌縣(1280.35)

陜西(1個):神木(2231.47)

貴州(1個):仁懷(1706.70)

內蒙古(2個):準格爾旗(1300.07)、伊金霍洛旗(1219.2)

本報記者王彩娜整理

本報記者 王彩娜

這是一個百舸爭流千帆競的時代。

沛縣、閩侯縣、鄒城市、壽光市、東臺市、高郵市、儀征市、仙桃市、伊金霍洛旗等9縣市2022年經濟總量突破千億元大關。至此,我國“千億縣”數量由2021年的43個持續增加至52個,昆山、江陰、張家港“蘇南三小龍”分別以5006.7億元、4754億元、3302億元的經濟總量繼續領跑。

在新選手狂飆晉級的同時,多個老成員排位也遭遇洗牌,我國“千億縣”卡位之戰日漸激烈。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從區域分布看,我國縣域經濟呈東部持續領先、中西部加速追趕,且強省強縣特征明顯等態勢。

“千億縣”持續擴圍至52個

“千億縣”代表著我國縣域經濟的最強實力。繼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萬億元、進出口總額突破千億美元后,江蘇昆山2022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006.7億元,成為全國首個經濟總量突破5000億元的縣級市。

不僅是昆山再傳捷報,江蘇沛縣、東臺、高郵、儀征2022年地區生產總值也均跨過千億元門檻。至此,江蘇進入“千億縣”榜單的縣市共有21個。

在江蘇“千億縣”數量領跑全國的同時,湖北也誕生了首個“千億縣”。2022年,湖北仙桃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13.14億元,標志著湖北縣域經濟發展實現歷史性突破,全國“千億縣”競爭格局也發生了新變化。

從52個“千億縣”的區域分布以及經濟實力看,東部地區繼續領先,主要集中在江蘇、浙江、山東等省份,且這些縣域經濟實力較強;中西部地區“千億縣”加速涌現,雖然整體實力相對東部地區略顯失色,但中西部地區縣域經濟在省內扮演的角色更重要。當前,湖南占有3個“千億縣”席位,內蒙古占有2個“千億縣”席位,江西、安徽、湖北、貴州和陜西各有1個“千億縣”席位。這為全國區域協調發展提供了新的支撐,也為中西部地區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了可供借鑒的示范。

河南省委咨詢組研究員、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原院長張占倉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分析了“千億縣”的共同點:一是經濟發展速度較快?!扒|縣”基本是所在地區經濟發展速度比較快的縣市。二是堅定不移走“無工不富”發展道路?!扒|縣”都有比較好的工業發展基礎,而且工業新項目、新技術、新投資具有可持續性。三是“千億縣”中實力較強的多是縣級市。在“千億縣”前15強中,縣級市占了10個,縣只有5個,縣級市與縣分別占66.7%、33.35%。

“‘千億縣’普遍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資源稟賦、產業基礎以及較強的科技創新能力?!敝醒朦h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政府經濟管理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汪彬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建議,未來“千億縣”要找準突破口,進一步放大發展優勢,比如向“專精特新”賽道進發。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與區域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劉勇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坦言,隨著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推進,未來縣域之間的相對差距有望不斷縮小,絕對差距的擴大幅度也在縮小,“未來要從農產品加工提質增效、農業裝備水平的提升、農業農村的信息化建設等方面著力,推動新型工業化與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span>

張占倉認為,“千億縣”要把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在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方面進一步加力,構建新的增長引擎,支持當地“專精特新”企業加快發展,增強產業發展的接續性與核心競爭力,積極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持續不斷為高質量發展賦能助力。

縣域的重要性被抬升至新高度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縣域”一詞出現了13次,與“縣”相關的表述多達35處,對縣域經濟發展提出了多個具體方向。張占倉認為,這將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空前的戰略機遇和強大的發展動力。

“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在縣域、短板在縣域、潛力也在縣域?!眲⒂抡J為,縣域高質量發展對打通城市群、國家中心城市、都市圈發展戰略與鄉村振興戰略之間的連接通道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統計年鑒(2021)》顯示,截至2020年底,我國縣級區劃數為2844個,其中縣級市、縣、自治縣為1817個。根據《中國縣域統計年鑒2021》,我國縣域經濟總量從2011年的20.18萬億元上升至2020年的39.12萬億元,占全國經濟總量的比重為38.60%。截至2021年底,我國城鎮常住人口為9.1億人,縣城及縣級市城區人口占全國城鎮常住人口的近30%。

“當前,東部縣域發展比較優勢明顯、中西部縣域發展相對滯后,我國縣域發展空間分異特征凸顯,并且縣域要素組合存在制約,縣域城鄉互動存在短板,縣域公共產品配置尚不充分?!蓖舯蛘J為,我國縣城數量大、類型多,要充分尊重縣域發展規律,引導鼓勵縣域走特色化發展道路是大勢所趨。

此外,劉勇提出,當前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尚未完成,而擔當重任的地級市數量偏少,未來要進一步做大做強縣域,逐步實現地級市數量翻一番。一方面,農業主產區縣要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在傳統優勢農業上延鏈,形成種養—加工—儲存—銷售產業鏈。另一方面,工業強縣要培育提升先進制造、商貿流通、文化旅游等專業功能,推動產業專業化、集群式發展。

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路在何方

加快探索符合時代特征和自身特點的高質量發展路徑,已經成為各個縣域必須答好的重大時代命題。

劉勇強調,結合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區位優勢,加快探索各具特色、錯位發展的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傳統工業強縣要立足已有產業基礎,構建專業化產業鏈,充分發揮主導產業輻射帶動作用。農產品主產區縣要依托資源稟賦,積極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布局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和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緊鄰中心城區縣要充分利用區位優勢、比較優勢和功能定位,積極融入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發展,強化主導產業鏈式配套、基礎設施統一構建,主動承接人口、產業、功能疏解。

“在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要重視區域協同,依托東西之間發展梯度,進一步完善協作機制,引導鼓勵中西部地區縣域優化營商環境,創造更好條件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汪彬分析稱。當前縣域真正緊缺的是和經濟發展水平、人口收入水平相適應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配套,要逐步健全縣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促進要素自由流動和公共資源合理配置。

張占倉建議,堅持以項目為王,不斷吸引、籌劃當地的重大投資項目,以新項目帶動當地經濟不斷增長新活力。

向著春光進發,“拼”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圖景。

分享到:
亞太中金
24小時服務熱線
010-67085880
關于我們                公司動態                業務領域                       聯系我們
區域產業生態規劃
產學研產業園規劃建設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洮南市| 清河县| 土默特左旗| 冕宁县| 宾阳县| 林口县| 宜兰市| 冷水江市| 达拉特旗| 宜君县| 浦城县| 玛沁县| 瑞昌市| 西乡县| 白山市| 兴安县| 黄大仙区| 澄江县| 铁岭县| 云阳县| 交城县| 鹿邑县| 盐源县| 安新县| 闵行区| 天门市| 绿春县| 耿马| 枞阳县| 咸丰县| 阆中市| 莎车县| 浮山县| 方正县| 横峰县| 东明县| 黔江区| 西林县| 甘洛县| 昌宁县| 扶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