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為什么能創科技小院數量全國之首?今年五四青年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的同學們回信,“得知大家通過學校設立的科技小院,深入田間地頭和村屯農家,在服務鄉村振興中解民生、治學問,我很欣慰?!?/span> 科技小院的創始,源于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張福鎖2009年在河北省曲周縣的一次嘗試。 科技小院承載著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使命。農業專業學位研究生派駐到農業生產一線,在完成知識、理論學習的基礎上,研究解決農業農村發展中的實際問題,培養農業高層次人才,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 目前,中國農業大學已在全國24個省區市的91個縣市區建立了139個科技小院。而放眼全國,已建立的1048個科技小院,覆蓋31個省份,涉及222種農產品,覆蓋國民經濟農業行業中農林牧漁業的59個產業體系,占比83.1%,其數字不容小覷。 事實上,“科技小院”的名字,也并非是中國農大師生取的,而是農民取的。張福鎖院士清楚地記得,2009年,他們在河北曲周的一個村里,租了一個農民閑置的小院,住在小院里,給農民推廣技術,農民有問題也來找他們,“慢慢地,小院成了村里的一個活動中心,農民也開始認可我們了。有一回,一個農民說,你們把科技帶到我們農家小院,不如就叫科技小院,科技小院這個名字就是這么來的?!?/span> 從2009年至今,15年間,科技小院的模式逐漸成熟,期間進行了多次更新和升級,全國各地也因地制宜,各種類型的科技小院逐步涌現。作為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創新舉措和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平臺,科技小院通過大學教授團隊指導,研究生長期駐扎鄉村,零距離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用技術傳授給農民,為農民提供零距離、零時差、零費用、零門檻的科技服務,實現“入駐一個團隊、建好一個小院、帶動一個產業、輻射農村一大片”,助力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浙江各地科技小院正在百花齊放 在全國各地推廣科技小院的發展中,浙江的表現尤為亮眼,數量更是位居榜首。近日,中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印發《關于同意設立“中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科技小院”的批復》,批復同意在浙江設立54個科技小院。至此,浙江經過中國農技協批復同意設立的科技小院的數量位居全國之首,高達59個,至今已覆蓋浙江10個地級市,聯動9所高等院校。浙江蕭山蘆筍科技小院、余姚茶葉科技小院、婺城稻米科技小院等各種類型的科技小院早已深耕當地農業,經營得紅紅火火,各有特色。 暑氣正盛時分,杭州市余杭區鸕鳥鎮,山頭林間,鸕鳥蜜梨已壓低枝頭,個大、味甜、多汁的鸕鳥蜜梨能消散不少暑氣。作為鸕鳥鎮的特色農業產業,具有悠久歷史的鸕鳥蜜梨背靠科技小院,讓當地村民也能共享發展紅利。2020年8月底,浙江余杭蜜梨科技小院舉行掛牌儀式,成為在浙江省落地的首家科技小院。 余杭蜜梨科技小院依托院士及浙江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高??萍紙F隊,聚焦蜜梨新品種研究與改良、土壤提質增效、科學施肥、冷藏保鮮、初級農產品衍生品深加工等一系列科學研究項目,扎根產學合作。 口碑之王的象山蝦蟹科技小院又有何與眾不同 在浙江頗有口碑的象山蝦蟹科技小院,自建立以來就獲得寧波大學東海研究院科研團隊的鼎力支持。2021年,在位于象山縣墻頭鎮的浙江象山蝦蟹科技小院里,寧波大學的教授為40余名水產養殖戶上課,為“蝦兵蟹將”的養殖提供科技助力,這也是在該科技小院開展的首次水產養殖現場培訓。寧波大學東海研究院母昌考教授的教師團隊帶領研究生長期駐扎生產一線,先后解決了企業在南美白對蝦養殖過程中遇到的設施化養殖大棚抗臺風、病害防治及疾病預警、養殖池塘水質調控等“卡脖子”問題??萍剂α康闹С?,使得科技小院南美白對蝦養殖量產穩定在畝產5000-8000斤。此外,科技小院還陸續開展了具有本地特色的三疣梭子蟹、擬穴青蟹等蝦蟹品種的苗種繁育、新品種選育等工作,并將科學合理使用養殖投入的示范和指導作用輻射到周邊養殖戶。小院參與的“海蟹安家黃河邊,鹽堿瘠土變良田”科研案例,入選了2022年第三屆全球減貧最佳案例,將中 國聲音傳向世界。 四點證明:小院模式與浙江農業發展的天然契合 很多人會忍不住好奇,為什么科技小院模式能在浙江穩步發展? 首先,浙江歷來重視農業,在歷史上,浙江就曾孕育出以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為代表的農業文化。去年7月17日至19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大會就在浙江省青田縣召開。在數千年的農耕歷史發展長河中,浙江大地上孕育了眾多星光璀璨的農業文化遺產。截至目前,浙江擁有青田稻魚共生系統、紹興會稽山古香榧群和湖州?;~塘系統3項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農業的歷史積淀,內功深厚可見一斑。 其次,浙江是我國農、林、牧、漁全面發展的綜合性農區,產業門類齊全、農業高質高效。浙江的糧油、畜禽、漁業、蔬菜、茶葉、果品、食用菌、花卉等產業穩步發展,茶葉、蠶桑、蜂、食用菌等特色產業,在全國占有較大份額。 再次,今年是浙江推廣科技特派員制度20周年,20年來,這項工作成效卓然,“科技興農”為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早在2003年4月8日,浙江首批100名科技特派員踏上征程,他們來自浙江大學、中國水稻所、浙江省農科院等國家及省級高校科研院所,平均年齡僅38歲。20年來,浙江農村科技特派員制度由最初在浙江省最不發達的101個鄉鎮開展試點,到在欠發達地區全面推行,再向浙江全省域拓展,省、市、縣三級共累計派遣科技特派員2.4萬人次,浙江省財政累計投入特派員專項資金5.1億元,實施科技項目1萬余項,實現經濟效益超百億元。 最后,浙江歷來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科技小院自從在浙江落地以來,一直被浙江各界視為創新亮點,獲得諸多政策支持與發展空間。2022年12月,浙江省政府辦公廳出臺《關于加快建設農業科技創新高地推動科技惠農富民的實施意見》,將科技小院作為完善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體系的主要形式。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浙江科技小院的方寸之地,在未來將會涌現更多的創新模式并茁壯成長,更好地服務農業。科技小院,躬身鄉野,大有可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