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產業集群:退化與再造經濟結構、產業結構調整的大周期下,原來通過出口與投資拉動的經濟發展方式邊際效應遞減,而新的經濟結構與發展模式沒有形成,政府與產業界還是習慣通過投資拉動經濟的模式推動經濟發展。 于是乎,招商引資與加大投資力度仍成為當下有為政府拉動經濟的不二選擇。疫情之后的經濟大省廣東,經濟持續發展壓力增大,各地政府也就加開了招商引資力度。珠三角地區政府財政有一定積累,用于招商各種補貼的力度大,于是其招商效果顯然又比粵東西北效果更好。 在過去相當長的幾十年,廣東珠三角地區與粵東西北的經濟發展差距越來越大。雖然省里出臺了一系列振興粵東西北經濟發展的政策,并通過建設產業轉移園區的做法支持珠三角向粵東西北進行產業轉移,收到一定效果,但事實卻如前所述,差距不是縮小,而是增大。 再好的政策也比不上真金白銀的招商補貼,可想而知,經濟落后地區更難通過招商引資方式實現經濟發展。這就是經濟發展的虹吸現象,經濟發達地區對經濟發展的各種資源要素吸引力更大。 那么,落后地區經濟發展該怎么辦? 一個地方產業集群的挑戰 落后地區經濟發展,必須與經濟發達地區錯位,發展地方特色產業。地方特色產業含有一定自然、歷史、文化稟賦,具有很強的產業根植性、穩定性與貫通性,能夠形成較為穩定的地方產業結構。 地處廣東東部的汕頭市澄海區,是全國聞名的玩具產業集群所在地。澄海產業集群的興起源于上世紀90年代末期福建安海外貿玩具的產業遷移。由于潮汕地區有精耕細作及家庭作坊的生產傳統,加上地理位置更接近廣州和香港,更便于產品出口,于是逐步代替了生產低端外貿玩具的福建安海。 據統計,汕頭有超過16000多家玩具生產企業及作坊,近40000家配套企業,超過70%的產品出口海外,涵蓋幼教、嬰童用品、積木、電玩、遙控等全品類,玩具品牌擁有量居全國第一,玩具企業獲得的IP授權和專利授權也是全國第一,玩具產業年產值460億元。 隨著澄海玩具產業的不斷發展,相關企業不斷聚集,形成了造型設計、原料供應、模具加工、零件制造、裝配成型、動漫產品、展覽貿易和銷售運輸等專業分工協作的產業群落。產業的集聚效應進一步推動了澄海玩具產業的發展。 但低端制造的路徑依賴深深嵌入澄海傳統玩具產業及供應鏈的基因中。低端生產和配套無法匹配品牌化運營所需的高品質要求,以超低成本、超低價格的接單成為了澄海玩具產業發展的重要路徑。雖然低端山寨性價比的模式的確幫助澄海搶占了海外低端市場,但也給澄海貼上了低端制造的標簽。 跟很多出現退化現象的產業集群一樣,澄海玩具產業集群的供應鏈優勢逐步覆蓋不了土地與勞動力上漲的成本,如果不能在品牌、創新、創意、設計、數字化等方面提高產品附加值,反而在山寨、家庭作坊、用料等方面降低成本下功夫,澄海玩具產業集群的持續發展就會出現嚴重問題。 一個產業集群退化會引發諸多問題:增長率開始下降,產品市場份額開始降低,產業總體規模縮小,開工率下降,企業創新能力下降,利潤率水平下降,集群內企業開始遷移或關閉,新增企業數量減少,人力資源流失,人才不再聚集于該集群,產業集群內部的惡性競爭超過通過合作獲利,等等。 隨著外貿出口減緩、國內消費市場疲軟,國內產業間競爭日趨激烈,澄海玩具產業集群持續發展也面臨空前壓力。 如何才能“突圍”? 產業集群持續發展的動力與要素 一般而言,產業集群的興起需要借助一些條件。一是因生產要素、技術積累和市場需求集聚而逐步形成的完整的產業鏈。二是具備創業意識、開拓市場的企業家及企業家精神的群體涌現。三是產業集群內部資本能夠快速集中、勞動力及產業技術能夠充分自由流動,并實現其中的自由組合。根據這些條件,也可以判斷產業集群究竟處于上升還是退化的狀態。 國際上對于產業集群持續發展有很多理論,比如: 創新價值鏈理論。產業集群內的企業可以通過協同創新、技術轉移、知識溢出等機制,形成創新價值鏈,從而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和競爭力,推動產業持續發展。 動態能力理論。產業集群企業要有不斷適應市場變化、創新和發展的能力。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組織創新和管理創新,企業可以保持競爭優勢,推動產業持續發展。 生態系統理論。產業集群是一個復雜的生態系統,包括企業、政府、研究機構、中介機構等成員。這個生態系統需要保持平衡和穩定,從而為企業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政府可以通過政策引導、提供公共服務等方式來維護生態系統的穩定和健康發展。 產業升級理論。產業集群需要不斷進行產業升級,即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等方式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同時,政府可以通過政策引導、提供公共服務等方式來推動產業升級,促進產業持續發展。 美國著名的“競爭戰略之父”邁克爾·波特在競爭力模型中提出了提高產業集群競爭力的支持,需要發展新的生產要素,如人才、科研設施等高級要素,通過優化生產要素配置、提升生產要素質量和數量,以降低成本并提高生產效率。適應市場需求變化,提高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同時刺激國內新需求,從而推動產業發展。產業集群的相關產業應建立新的產業生態,促進協同發展,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從企業的角度,需制定發展方向和戰略,包括技術創新、品牌建設、市場拓展等。而政府所要維護的是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規范的法規環境,發展基礎設施,協同關系等,以促進企業的良性競爭和發展。政府直接投入的是企業無法開展的領域,屬于外部邊際。 原工信部副部長、現海南省委書記馮飛提出的是大力發展非組織要素,包括研發、數字化、工業設計、品牌,甚至是文化藝術。但不論是高級要素也好,非物質要素也好,它的重點是人才供給,而這些恰恰是經濟落后地區的又一弱項。 近年,江蘇、安徽等地區招商引資,就是要素招商。一是梳理產業鏈,按照產業關系、上下游招商。企業去一個新地方發展,最看重的就是產業配套與生意拓展,其次才是政府的其它政策。二是引進關鍵要素。筆者所在單位廣東省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的一些會員企業去江蘇發展,可以把知識產權落在當地。參與落地知識產權的研發人員如果在當地發工資,個人所得稅即可優惠。如果個人家庭愿意遷往當地,就可以享受住房、入學等的相關人才政策。當然,還有地方產業投資資金的牽線搭橋等等。 浙江很多地方的產業集群,通過聘請專業機構,幫助產業集群進行梳理。比如,浙江湖州市的南潯電梯,就對產業進行梳理,梳理產業鏈、進行新的產業分工與專業化合作、標準化零部件等等。通過專業的分工與協作,避免了每家生產企業小而全的狀況,讓每個環節的生產企業,都可以形成規模效應。 據筆者調研,通過產業分工與標準化制造達到規模效應以后,可以降低20%以上的成本,這無疑給整個產業帶來競爭力。而且,通過分工協作,產業集群內部就從競爭關系變成合作關系,企業間的信用、生產效率都可以得到提升。公共貨倉、工業中間品交易可以形成市場,公共園區、共享的設計空間等服務公共品會衍生,產業內部就會形成新的生態。產業有了規模,才能夠吸引更多研發、品牌、數字化等現代服務業機構進駐。 澄海玩具產業集群的再整理 筆者今年九月受邀參加澄海一個產業聯盟的會議,發現澄海玩具產業集群發展的路徑選擇大致有三個:一是產業分工的細化與產業協作,二是玩具企業的品牌化與IP化,三是發展相關產業的產業新生態。 2017年,在廣州創業的杜克宏回鄉創辦汕頭市高德斯精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德斯”)。高德斯以高端塑料積木精密生產為切入點,通過構建精密模具、公模庫、配置化設計平臺、大規模庫存生產、自研裝備等,專業為積木玩具提供生產制造。高德斯在澄海的產業集群中,發展并創建了一些新模式,包括新銳品牌的命運共同體、全面的合伙人聯邦機制、知識產權自查、精密制造工廠矩陣裂變等,全面提升了澄海玩具的制造能力與水平,使澄海玩具備高端化、品牌化、規模化、數字化的基礎。 正是高德斯把通用積木件供給下游玩具企業,讓下游企業可以無需再把資金和精力放在注塑件上,從而專注產品設計和品牌創新。 廣東森寶文化實業有限公司是與高德斯合作的第一家積木玩具企業,該企業負責人講:“我們將高精密配件的生產交給專注生產的企業,把自己的重心放在品牌研發和銷售上,這是一個雙贏的選擇。”自2019年起,該公司在自主IP和IP共創合作方面深耕細挖,連續取得電影《流浪地球》、航母山東艦、航天文創、故宮文化等20多個“國字號”IP的正版授權,銷售成績亮眼,2022年累計營業收入比2021年增長了102%。 高德斯的出現與探索,使澄海玩具產業發展出現了新的空間與產業生態,也使澄海玩具產業有了新的生態位。 產業生態位是指企業在不同行業環境中所彰顯出來的價值,以及與其它企業、環境相互依存的競爭優勢地位。它描述了企業在整個產業生態系統中的角色和功能,以及其在維持一定競爭力的前提下,如何抓住商機、占領市場份額、發展新的信息技術、提升產品創新能力和核心技術能力、增強企業在行業競爭中的優勢地位等。 研究產業集群生態位可以發現特定區域內產業間的地位、作用和角色,以及與外部環境之間的互動關系。產業生態位不同,決定了產業競爭優勢和劣勢,以及未來發展的方向和潛力。 樂高公司是全球知名的積木玩具企業。它是創新玩具制造商,不斷創新其設計和制造工藝,推出新系列和新產品,引領玩具市場發展潮流。它又是教育玩具提供商,提出玩中學的理念,幫助孩子們發展動手能力、創造力和思維能力。樂高通過與電影、游戲等合作,推出熱門IP相關的玩具,將娛樂內容與玩具相結合,提供豐富的娛樂體驗。它還通過社交互動平臺,鼓勵玩家之間的互動和分享,形成一個具有共同興趣的社區。樂高積木玩具在世界玩具產業中占據了重要的生態位,那是由其創新、理念與價值觀形成。 迪士尼玩具是迪士尼卡通形象、電影角色、樂園游樂設施的衍生物,其核心是文化、創意與設計,核心競爭力源于美國好萊塢電影的文化影響力與傳播力,那是獨一無二的產業生態位。 雖然高德斯所提供的僅是基于智能制造、數字化制造的生態位,但恰是因為高德斯的存在,為澄海玩具的生態發展提供了可能。 汕頭市澄海區委書記王楚彬提出:“要取得更多國際重量級IP、國潮文創IP授權,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潮汕文化元素的原創品牌,努力提高產品科技含量,打響品牌知名度,提高產品附加值。探索成立IP授權產業基金,引進IP授權運營服務機構,解決中小企業研發實力不足、IP授權申請難等問題。” 廣東中山的古鎮鎮與小欖鎮,分別擁有全世界知名的燈飾與鎖具產業集群,全世界很多知名的燈飾企業與鎖具企業都在集群設立了工廠,很多專業的研發、設計公司也在當地設立服務機構。古鎮鎮政府支持的《古鎮燈飾報》在全國70個批發市場派駐信息員;每年兩屆的中國·古鎮國際燈飾博覽會由古鎮鎮政府等單位承辦,吸引來自超過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全球燈飾照明專業人士入場。在小欖鎖具產業的起步階段,小欖鎮政府曾經為了幫助企業開發鎖具樣品,花了兩千多萬元在德國與日本引進了專業的生產線,提供產業所急需的公共品。 正是政府通過公共平臺的建設,解決單家企業沒有辦法投入或無法解決的問題,提升了產業集群的生態空間。這也是當下政府招商引資的軟實力、巧實力的體現。如何做到四兩拔千斤,是經濟落后地區發展經濟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的地方所在。 王楚彬還展現了他對澄海發展塑膠行業的新思考:澄海要真正在產業實現大的躍升,不能僅僅依靠玩具,必須尋找新的賽道,尋找新的產業。但是一個新的產業從定義、形成到發展,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必須依托于現有基礎。澄海在發展玩具產業過程中,形成了極其強大的塑料塑膠精密制造產業鏈。他說,澄海因為玩具產業,對塑膠產業有極深的理解,珠三角精密鑄造的產業規模有3000億之多,其中大部分是金屬精密。隨著材料進步、技術進步,未來可能有更多的金屬鑄造、金屬材料元器件可以由塑料替代。澄海是否可以思考,從禮品工藝與玩具產業,發展成為塑膠與玩具產業。 在邁克爾·波特的相關產業發展理論中,有講述這種行業發展過程中形成關聯行業集群的案例。德國的紡織和服裝行業就是這樣的一個關聯行業集群,它包括從高質棉、羊毛、合成纖維、縫紉機針的生產、加工、制造,到范圍廣闊的紡織機械領域的發展。 邁克爾·波特認為,關聯行業和輔助行業在高級生產要素方面投資的好處將逐步擴溢到本行業中來,從而有助于該行業取得國際競爭的有利地位。瑞典在制造組裝金屬產品領域(如滾珠軸承、切割工具)的優勢便依靠瑞典自身特種鋼工業的技術力量。直到80年代中期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的美國半導體工業技術,是美國個人電腦和其它幾個技術先進的電子產品取得全球性成功的基礎。深圳與東莞電子行業的發展,也催生了深圳與東莞通信業、手機產業的發展,催生了深圳的芯片貼磚、智能設備、控制系統產業的發展。 或許,澄海高德斯給澄海玩具產業帶來的,不僅是玩具積木行業的發展,還有可能是澄海發展精密塑膠產業的開端。 產業的發展,從簡單到復雜,又從復雜到簡單,是產業分工的結果。從單一產業,到多個產業的并進,是產業分離的結果。從低級到高級,是產業升級的結果。這就是產業發展過程中的躍升,沒有了升躍,產業就會退化、失去競爭力。相反,產業一旦有新的發展空間,就會強化產業的發展動力。產業發展,也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產業再造的獨特競爭力 當然,對于產業而言,有其不同的“管理意識形態”。這些“管理意識形態”幫助或妨礙形成一個地區的競爭優勢。邁克爾·波特發現,在德國和日本企業中,工程師背景的人在最高管理層占據重要的支配地位,他將此歸結為這些國家企業注重加工制造過程和產品設計的原因。與此相對,在美國企業中,財務管理背景的人在最高管理層占據重要支配地位。 日本作為一個嚴重缺乏可耕地和自然礦產資源的國家,通過國民教育投資,創造了豐富的人才高級要素。日本擁有龐大的工程師隊伍,其工程系畢業生占人口百分比大大超過美國,同德國等排世界前列,這是日本制造成功的關鍵所在。 筆者認為,潮汕地區人多地少,有精耕細作的傳統,精密塑膠玩具與潮繡、潮州菜,在產業上沒有關聯,在文化上有鏈接。澄海如何在玩具產業集群形成自己的“管理意識形態”,也是新的考驗。 畢竟而言,現代產業發展,不是一門簡單的低買高賣的生意,而是一個制造業文化形成的過程。高德斯一開始的工人基本來自珠三角,杜克宏認為,珠三角因為制造業的發展,產業工人得到工業文明的熏陶,講科學管理、精益求精、一絲不茍。潮汕地區受傳統商業熏陶,靈活性有余而嚴謹性不足,不利于企業的管理與產業發展。對此,他認為職業技能教育的發展,在經濟落后地區,顯得更加重要,特別是產業與職業教育的銜接。 從全球范圍看,接近75%的玩具都屬于IP玩具。一個爆款IP,往往能帶動衍生角色共同發展,進而催生更多衍生產業,撬動整個產業鏈條。王楚彬講,澄海玩具品牌擁有量全國第一,獲得的IP授權和專利授權也是全國第一,要立足這個優勢產業,把它進一步做大做強,以此來拉動澄海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當中人才是關鍵。 對此,澄海政府擬在廣州、深圳地方建立創新飛地,招攬智能化、品牌、設計、IP、跨境電商、營銷等方面的人才與服務機構進駐,為澄海玩具產業賦能,提升澄海玩具產業的價值空間。 廣東制造創新中心的產業專家饒展非常肯定澄海玩具新的發展模式。他認為:產業發展第一個層面,要想清楚藍海生態位,第二個層面是提供先進生產力,第三個層面是生態制度的設計。他講道,所謂藍海生態位,是創藍海,而不是找藍海。創藍海,不僅要找賽道,而且要找到有效的切入點,還能玩得轉,才是藍海。增量時代可以探索,慢慢構建護城河,而如今存量時代,沒有時間和空間去構建護城河,所以一開始要想清楚,這是一個深度多維的思考。 筆者認為,過去幾十年,中國產業的形成深受歐美日國際產業分工的塑造,中國產業基本處于全球產業價值鏈的低端部分,并不得僭越。但隨著中國技術不斷進步帶來了中國產業價值鏈的提升,中國也進入了一個經濟結構重新塑造的階段,全球可能會逐步形成美國、中國以及歐洲經濟圈。 形成經濟圈就必須形成新的產業結構與價值鏈,以往歐美日在中國產業結構中占據價值鏈的高端部分逐步會被中國替代,這是中國產業提升的機會。產業重新整理、梳理變得非常重要,這也是存量經濟年代必備的功夫。 經濟落后地區資源不多,實實在在做產業梳理,多在軟實力上下功夫,戒急戒躁,堅持為地方經濟服務的長期主義,因地制宜與經濟發達地區錯開發展,打造自身產業發展的生態位,或許能夠探尋一條符合自身發展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