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金融科技風控如何破局?


    近日,國家金融科技風險監控中心(以下簡稱“風控中心”)正式啟動運營。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該中心是貫徹落實2020年8月國務院批復北京市“兩區”建設方案關于“在京設立國家金融科技風險監控中心”的要求,由北京市人民政府牽頭推動、中國人民銀行支持建設的國家級專業化金融科技風險防控基礎設施。

    風控中心共有7大股東,其中,央行下的中國印鈔造幣集團有限公司與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均占股35.1351%。目前,風控中心已推動金融類App反詐電子標識試點、銀行電子憑證互聯互通平臺建設運營、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運行支持等方面工作。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大數據時代,穿透式監管的步伐若滯后于金融科技發展,易引發流動性風險,金融科技監管強化至關重要。風控中心的建設,不但有利于監管機構的能力支撐,金融機構亦可以尋求科技相關支持。

    支持科技風控及創新

    2020年8月,國務院原則同意《深化北京市新一輪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建設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工作方案》。該方案提及,進一步支持依法開展金融科技創新活動,支持金融機構和大型科技企業依法設立金融科技公司,探索開展適合科技型企業的個性化融資服務,在京設立國家金融科技風險監控中心。從方案確立到風控中心落地運行,共用時近3年3個月。

    風控中心信息顯示,其將重點圍繞金融科技風險技防、金融科技創新監管、監管科技與合規科技等領域運營基礎設施、輸出科技服務,為金融機構做好金融科技風險防控提供支持、為金融管理部門開展金融科技監管工作提供堅強支撐。

    國家企業信息網顯示,風控中心成立于2023年10月12日,注冊資金19610萬元,風控中心共有7個股東——中國印鈔造幣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北京金融街資本運營集團有限公司、北銀金融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北京票據清算中心、北京京融信達數據系統有限公司、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上述機構分別持股35.1351%、35.1351%、17.5676%、6.7568%、2.7027%、1.3514%、1.3514%。

    穿透股權來看,中國印鈔造幣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國人民銀行全資下屬公司;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是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控股;北京金融街資本運營集團有限公司是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全資控股;北銀金融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是由北京銀行發起設立的金融科技公司。這意味著,風控中心背靠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西城區國資委、北京銀行等。

    一位北京地區銀行業人士告訴記者,該機構主要是為金融監管及金融機構提供技術支撐,從股份背景來看,能力較為強勁,但日后亦可以考慮進一步引入部分頭部金融企業,或有助于該中心的加速發展。

    公開信息顯示,風控中心法人代表、總經理為范貴甫,同時為中鈔信用卡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該公司由中國人民銀行通過中國印鈔造幣集團有限公司全資控股。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杜陽告訴記者,近年來,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各種金融科技工具的興起,金融科技領域布局具備相當規模。但值得關注的是,金融科技在帶來便利和創新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一是對金融監管提出新要求。監管部門需要不斷調整監管框架,以適應新興金融科技業務和創新,確保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不會影響金融體系穩定性。二是對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提出挑戰。隨著金融科技應用的增加,涉及大量的個人和財務信息,安全性和隱私問題成為關注的焦點,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杜陽表示,風控中心的成立是助力我國金融科技從規模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重要環節,引導新興科技更好地應用在金融領域,在鼓勵創新的同時高度重視風險防控,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推出“反詐電子標識”等成果

    從風控中心具體作用來看,杜陽告訴記者,一是通過監控金融科技領域的活動,有助于及早發現并防范潛在的金融科技風險,并迅速采取風險處置措施,提升金融系統穩定性。二是促進金融科技行業內外的信息共享。通過提高信息透明度,可以緩解市場參與者與監管部門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加強監管的有效性,提高金融市場運行和監管效率。三是監控中心的數據和分析結果可為監管部門制定更具針對性的政策提供支持。在監控到金融科技領域新型風險和挑戰時,監管部門可以更靈活地調整監管政策,以適應快速變化的金融科技環境。四是通過建立風控中心,有助于提升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質效水平,充分踐行金融服務的人民性。

    記者了解到,風控中心籌建以來已形成多項成果。例如,風控中心落實信息通信領域金融類App反詐電子標識試點工作要求,牽頭建設運營金融App反詐電子標識服務平臺,打造涉詐金融App綜合治理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為試點金融機構的金融類App提供疑似仿冒詐騙的監測、識別等服務。

    上述項目的參與者——中國信通院信息顯示,通過反詐電子標識技術,能夠快速區分正規與仿冒金融類App,從而明顯提升對仿冒金融類App的監測識別與處置效率,有效壓縮涉詐App生存傳播空間。自今年9月試點工作開展以來,信息通信行業反詐支撐大平臺已監測發現仿冒金融類App570余款,分發鏈接5.9萬個;向用戶進行風險預警超過1.1萬次。相比試點前,仿冒金融類App數量下降幅度超七成,受騙用戶投訴率下降45%。

    另外,風控中心信息顯示,其面向全國開展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運行支持工作,從金融科技產品信息披露、守正創新輔導、創新應用運行監測、創新測試綜合評價、投訴受理處置等方面支撐創新監管工具的全面深入實施;長周期、系統性跟蹤世界主要經濟體和國際組織最新金融科技發展動態、政策與監管態勢,挖掘捕捉國內外金融科技、監管科技發展新趨勢、新方向,輸出專業內參、研究報告,為金融科技監管與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一位上海地區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風控中心的成立能夠推動金融監管的科技能力,還能夠為機構提供進一步的科技支持。尤其是,科技自創能力弱的機構可以向風控中心尋求支持。

    記者了解到,在基礎設施方面,風控中心牽頭建設運營銀行電子憑證互聯互通平臺,打造集約共享、協同高效的數字金融可信公共服務基礎設施,構建連接憑證開具端與接收端的轉接樞紐和交互通道,為商業銀行、實體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提供銀行電子憑證開具、查詢、查驗等轉接服務。

    一位華東地區業內人士表示,當前,金融監管技術能力必須匹配業務發展速度,我國主要采用較為傳統的監管手段,穿透式監管的效率稍滯后于金融科技發展的步伐。如果監管不力,金融科技容易引發流動性風險,主要是期限錯配等問題引起。舉例來說,部分金融科技公司曾通過向投資者出售貸款期權來擴大業務,蘊藏風險。科技與金融的結合加大了監管難度,在這種情況下,風控中心的建立是必要的。

    記者注意到,金融科技風控重視程度與日俱增。近日,中央編辦正式發布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即金融監管總局“三定”方案。方案顯示,金融監管總局新設科技監管司等。具體來看,科技監管司擬定相關信息科技發展規劃和信息科技風險監管制度并組織實施。按分工承擔網絡安全、數據安全、關鍵信息基礎設置監管等工作,推動數字化信息化建設。


分享到:
亞太中金
24小時服務熱線
010-67085880
關于我們                公司動態                業務領域                       聯系我們
區域產業生態規劃
產學研產業園規劃建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平县| 东城区| 高安市| 翁牛特旗| 万全县| 西昌市| 当涂县| 高台县| 莱阳市| 彭阳县| 罗源县| 左贡县| 吴江市| 安岳县| 开鲁县| 新安县| 叶城县| 宣城市| 开远市| 邢台县| 汝阳县| 庆城县| 乌兰浩特市| 同仁县| 崇礼县| 连城县| 博白县| 安康市| 兴安盟| 宁波市| 民县| 大邑县| 和静县| 宁蒗| 抚顺县| 伊春市| 广德县| 滕州市| 常德市| 神农架林区| 德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