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權市場的資本市場屬性越來越鮮明

11月16日,中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協會和全國交易所或交易集團代表齊聚珠海,謀劃中國產權市場高質量發展之路。對于如何依托產權市場進行公開、公正、公平陽光交易,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了北京和甘肅產權交易機構的負責人,他們從自身的實踐中談到產權市場發展現狀,希望未來加快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

北交所圍繞“四化”服務提升苦練內功

北京產權交易所黨委書記、董事長朱戈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中發〔2015〕22號)首次明確了產權市場是資本市場的組成部分這一重要定位。通過多年的實踐,產權市場的這種資本市場的屬性特點表現得越來越鮮明,作為國民經濟晴雨表的功能體現得越來越明顯。

以北京產權交易所為例,近兩年來,盡管整體市場環境存在著需求收縮、投資低迷等問題,但該交易所的國有資產交易業務規模始終保持著增長態勢。究其原因,朱戈認為,一方面得益于國資國企改革的持續深化和各級國有企業資本運作的活躍,另一方面則充分表明產權市場發現投資人、發現價格等方面的功能越來越強大,已成為各級國有企業落實改革任務的重要支撐。

為全面提升資本市場功能,朱戈表示,近年來,北京產權交易所圍繞“四化”服務提升苦練內功,取得了成效。

一是投行化。投行化并不是將交易所改頭換面成為投行,也不是完全仿照投行開展投行業務,而是充分學習投行的工作內容、操作模式,為各類業務提供項目分析、方案設計、市場推介、交易撮合等深度服務,從而滿足多樣化的市場需求。

北京產權交易所前后用7年時間打造了“北交匯投”投資人智能信息服務平臺,目前比較活躍的、有準確投資偏好的機構投資人超過4萬家,通過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導入優質投資人、優質項目的力度不斷加大,項目和投資人之間的信息推送效率大幅提高,在發現投資人、撮合交易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是金融化。主要是在資產端和資金端間建立對接渠道,開發兩者相匹配、能夠較為便捷安全地實現投資和退出的融資產品。在這一方面,近年來北京產權交易所在普惠金融、科技金融和綠色金融等方面都有實踐。

普惠金融方面,北京產權交易所與金融機構合作開發出適用于場內交易流程的住宅類房產個人按揭貸款、并購貸款、員工持股計劃等7類融資服務產品,提升了項目成交率和競價率。科技金融方面,北京產權交易所旗下的中國技術交易所先后推出2只專利二次許可模式的證券化儲架產品,同時與北京軟件和信息服務交易所共同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服務,為科技型中小企業開辟了新的融資渠道。綠色金融方面,綠交所參與編制的綠色金融標準先后由證監會等部門發布實施,與北京銀行合作完成北京市首單CCER抵質押貸款項目、推動首單“碳e貸”落地,為各類企業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支持。

三是數字化。近年來,北京產權交易所推動“數字北交所”建設,主要圍繞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推動實現產權交易的數字化轉型,主要內容是實現現有業務、服務和管理手段的重構。目前,該交易所已實現所有業務品類的全流程無紙化交易,交易便捷度進一步提高;推出的“國有資產直通車”“產權交易通”等數字化服務產品發揮了生態鏈接作用,數字化手段在提升交易效率和用戶黏性等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強。另一個方面是打造數字產品,主要內容是對交易所沉淀下來的大量交易數據進行加工和利用,探索研發數字化資產登記、交易和結算的產品或服務。這其中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產權市場在打造數字產品方面有優勢,需要進一步進行探索和研究。

四是國際化。探索推進境外國有資產進場交易,這是監管部門推進國資監管全覆蓋的必然趨勢。推進綠色資產、知識產權跨境交易業務,這是促進國內國際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的題中應有之義。學習借鑒境外要素交易平臺及相關機構的先進經驗和做法,以國際標準、國際視野推進交易所的國際化發展。

產權市場發展之道是服務好“國之大計”

甘肅省產權交易所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趙永濤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作為“社會公器”,中國產權市場的發展之道在于用市場化手段服務好“國之大計”,發揮好三個方面的功能作用。

首先,做好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基礎底座。廣義來講,無論是要素資源市場還是商品服務市場,產權市場都是重要的基礎平臺設施,在制度規則統一、平臺高標準聯通和監管規范公平等三個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從經濟學而非法學角度的產權概念來理解,可以說“凡有市場,必有交易;凡有交易,必涉產權(權利束)”,甚至可以這樣理解,一切市場皆是產權市場的組成部分,皆以產權(權利束)的清晰為前提且以產權(權利束)的讓渡為結果。

其次,做好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抓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在于要素的市場化配置和產權制度的完善,基于凡屬要素皆可交易且有產權的前提,產權市場更是經濟體制改革天然的關鍵抓手。

再次,做好黨和國家陽光防腐的重要平臺。產權市場發端于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要求,成長于國資國企改革的洪流,歷經30多年的發展實踐,現已具備成為服務黨和國家建設陽光政府、陽光國企、陽光社會,進行制度防腐的陽光交易平臺。如何發揮好這三個功能?具體來說,中國產權協會提出的現代化、一體化、市場化、數智化、集團化正是服務好國之大計及發揮好三大功能的可行路徑,包括甘交所集團在內的全國10多家交易集團的發展成果也正是遵循這一路徑的實踐。

創設發展至今,甘交所集團已逾30年,談及現狀,趙永濤表示,作為欠發達地區及中小交易機構的典型代表之一,在充分借鑒各兄弟機構先進經驗的基礎上,通過數十年的艱苦創業,已初步實現“國資全牌照、要素全涉及、品種全展開”的經營格局,成為大產權全要素多資源數智化的西北一流產權交易集團。

首先,在縱向的渠道建設和在地化便捷服務體系上,甘交所集團在甘肅全省各地廣泛設立了子公司和辦事處,并與全國先進機構互設辦事機構,與中國產權網、E交易、塔米狗等全國性新型互聯網產權市場平臺互聯互通,實現一鍵直達、項目互掛、投資人共享。

其次,在橫向的品種拓展上,甘交所集團建成服務各類所有制主體,融合資本市場和公共資源市場兩大體系,覆蓋并購重組、要素交易、融資集成、招采咨詢四大領域,包含轉讓、增資、招商、招采、招租、咨詢六大條線,面向農村產權、環境能源、自然資源、人力資源、技術與知識產權、大數據、金融資產、涉訴資產、登記結算、招標采購十大市場的全領域產權要素市場服務體系。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的兩位交易所負責人最后都不約而同談到了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目前,在監管機構的領導和股東單位的支持下,我們正在通過并購重組、投資新設和數字化改造,著力組建交易集團,加速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趙永濤表示。

為進一步提升產權市場的影響力和輻射力,推動監管部門和市場主體在更大范圍內運用產權市場,朱戈希望,產權行業集思廣益、群策群力,不斷把全國統一產權大市場建設向縱深推進,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更大的產權市場力量。

產權市場服務“一帶一路”和跨境資產交易的探索實踐

2023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為推進產權市場積極融入服務國家發展大局,中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協會(以下簡稱“中國產權協會”)于11月16日在珠海橫琴舉辦中國產權交易市場服務“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研討會,為進一步發揮產權市場資源優勢、提升交易機構規范開展境外國有資產交易、構建跨境資產交易服務生態圈、助力提升境外國有資產監管效能貢獻“產權智慧”和“產權力量”。

經過35年的發展,產權市場已成為我國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服務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重要金融基礎設施,是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撐。

產權市場交易品種和服務內容廣泛,業務范圍已由傳統的企業國有資產交易逐步擴展至資產股權類、金融資產類、自然資源類、環境權益類、招標采購類和數據要素類共6大類,近30個業務品種,覆蓋各類產權和資源要素流轉配置和資金融通。2023年1-10月,產權市場完成企業國有資產交易4448.15億元,其中,產權轉讓項目成交3787宗,成交金額1480.19億元;企業增資項目成交346宗,融資金額1123.69億元;資產轉讓項目86595宗,成交金額1844.27億元。

產權市場為產權和要素交易跨境流轉奠定了國內市場規模。產權市場具備信息集聚、價格發現、制度規范、中介服務、投融資和要素資源配置等多種功能,為各類不同發展階段和所有制的市場主體盤活存量資產、實現保值增值、提升資產質量、擴大有效投資、促進科技創新、優化產業結構、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等提供市場化服務,已具備為境外國有資產交易提供規范化、市場化、投行化、金融化、國際化和綠色化的服務能力。

產權市場在幫助企業“引進來”和“走出去”過程中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打造了雪津啤酒、煙臺張裕、漯河雙匯等外資參與的案例。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廈門等地產權交易機構圍繞服務“一帶一路”倡議開展合作,形成產權市場聯動機制。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廣東、廣西、黑龍江等地產權交易機構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搭建國際并購平臺,推動跨國并購,有效促進國際資本與國內產業對接。

下一步,產權市場要以服務“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為契機,以規范創新作為突破口,站在更高更遠的全球視角加快推進交易方式、業務品種和服務模式創新,全面提升產權市場國際化服務水平。為此,需要在以下幾方面著重發力。

一是深化產權市場理論體系建設。由“一帶一路”產權交易分會組織跨境產權和要素交易的行業智庫,擴大跨境產權和要素交易專業研究隊伍,圍繞跨境國有資產管理和境外國有資產交易等熱點、難點問題開展研究,為政府決策提供建議支撐,為市場建設和行業發展及國有企業管理提供理論支持。

二是完善跨境資產交易制度體系。持續推進產權交易立法進程,利用和發揮自貿區政策優勢,建立與國際市場規則相銜接的跨境交易制度體系和境外國有資產交易監管模式,制定與國際接軌的交易規則、業務規范、信息披露、信用評級、過程監管等一系列規章制度。

三是推進全球交易信息和數據平臺建設。在全國產權行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全國“一張網”的基礎上,打造面向全球的交易信息和數據平臺。匯聚各類境外投資和交易信息,完善投資人和專業服務機構數據庫,建立境外資產交易知識共享體系,匯聚各國法律法規、交易案例、盡職調查和審計評估要點,發布跨境投融資操作實務指南。

四是推進信用(文化)體系建設。對標國際交易場所誠信管理和信用體系建設,強化產權行業自律管理,建立行業信用檔案,優化信用評價體系,加大信用評級應用,完善市場主體失信懲戒機制,不斷提升行業自律監管能力和水平。

五是推進自律與風險防控體系建設。強化底線思維,牢牢守住全行業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強化風險管控和自律監管,注重防范化解跨境腐敗風險,共建風清氣正的廉潔絲綢之路。

六是推進市場服務體系建設。協會將發揮“一帶一路”產權交易分會作用,提升產權市場國際要素資源配置水平,打造防止境外國有資產流失、實現境外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重要平臺。

七是推進標準化體系建設。匯聚市場各方力量,發揮各自比較優勢,開展境外國有資產管理、跨境交易服務團體標準研究,加大行業現有團體標準宣貫實施,推動各項標準落地實施。

八是推進教育培訓體系建設。加強跨境交易從業人員隊伍建設,開展國際規則、法律咨詢、資產評估、綠色低碳等方面專業培訓,培養鍛造一批具有國際視角的人才隊伍。

在服務“一帶一路”倡議、深入推進要素資源市場化配置改革的大背景下,產權市場在服務國家戰略方面將肩負起更大的歷史使命。此次研討會搭建了境外國有資產交易交流平臺,將促進產權市場業務創新、服務創新和管理創新。讓我們繼續弘揚絲路精神,為服務“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作出新貢獻!



分享到:
亞太中金
24小時服務熱線
010-67085880
關于我們                公司動態                業務領域                       聯系我們
區域產業生態規劃
產學研產業園規劃建設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山县| 灵丘县| 宁德市| 大埔县| 广饶县| 铁岭市| 贵定县| 焦作市| 新营市| 肥城市| 长武县| 海安县| 山阳县| 奉贤区| 鲁甸县| 永吉县| 康定县| 收藏| 新干县| 玉溪市| 南和县| 咸宁市| 和田县| 多伦县| 德安县| 长宁县| 拜城县| 大连市| 邹城市| 万山特区| 十堰市| 习水县| 西乡县| 和平区| 灵寿县| 大同县| 长治县| 准格尔旗| 辽中县| 文成县| 海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