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企業為主導進行農村土地經營的戰略思考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隨著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農戶式土地承包、小塊土地分散經營的方式、家庭積累型的農事技術、自產自銷自用的收入分配,這樣的土地經營機制和生產組織狀態,與農業現代化的趨向愈加不相符合。誰來牽頭、以誰為主導組織農戶進行規模性的逐步現代化的農業生產?這是個值得探索的戰略性問題。

以誰為主導進行農村土地經營經歷了三種狀態

農村土地除開所有權,其經營的關鍵在于誰在主導經營土地。土地經營涉及土地種什么、怎么種、怎么收、結果怎么用、收益怎么分配等問題。土地經營雖然與土地所有權有關,但也可在與所有權分離的情況下,使用經營權進行土地運作。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農村土地經營以誰為主導,經歷了三種狀態。

一是以私有農戶為主導的狀態。1952年底,全國大部分地方完成了土地改革,將土地分給農民,實現了“耕者有其田”的夙愿。分給農民的土地歸農戶私有,由農戶私營。這時,農村土地權屬(所有權歸屬)權營(所有權經營)的基本狀態是“兩權歸農戶私有”。農田勞作是“農戶的個體勞動”,勞作成果歸農戶所有,農田經營管理模式是“農戶私有下的農戶自行管理”模式。此時,農村土地經營的基本特征是:土地農戶私有并以農戶為主導進行土地的經營活動。村級組織主要側重于戶口、治安、稅收、黨務、民兵等村級事務,不管土地上的生產經營事項。

二是以村集體為主導的狀態。20世紀50年代中期,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之后,通過高級合作社、人民公社等形態,農村土地所有權轉歸村集體所有,經營權也歸集體運作。這時,農村土地權屬權營狀態是“兩權歸集體”。農田勞作是集體所有制下的“村民集體勞動”,勞作成果按農戶參與勞動的時間來分配,農田經營管理模式是“集體所有制下的集體經營管理”模式。此時的土地經營主導者是村級組織中的生產大隊、生產隊和生產隊長。農村土地經營的基本特征是:土地集體所有并以村集體為主導進行土地的經營活動。這時的村級組織不但要負責村級黨政事務,還要經管土地上的生產經營活動。

三是以承包的農戶為主導的狀態。20世紀80年代,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土地權屬的集體所有權沒變,權營變為農戶承包經營,使得土地集體所有權和農戶承包經營權呈現“兩權分離”狀態。農田勞作是“農戶在承包地塊上家庭成員的勞作”,承包地塊上勞作成果歸農戶所得,自產自用自銷,農田經營管理模式是“農戶承包的自主管理”模式。此時的土地經營主導者是農戶,土地經營的基本特征是:土地集體所有并以農戶承包為主導進行土地的經營活動。此時的村級組織又回到側重于黨政事務、治安、環保、民事等村級事務上來。除村集體直接管轄的土地之外,農戶承包地上的生產經營,村級組織基本不管。

從2010年開始,以誰為主導進行農村土地經營的情況發生了一些變化。除了土地集體所有并以農戶承包為主導進行土地經營活動以外,工商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非農戶個體的法人實體,逐漸介入到農村土地經營中來,新生了一個以法人經濟實體為主導的情況。這種情況目前占比不大,但卻是個值得關注的戰略性問題。

“三權分置”為企業介入農村土地經營創造了政策條件

土地的農戶承包制,按國家政策,有一個分階段的承包期。農戶對耕地的承包,期限明確的目前有三個。第一個承包期是15年,從1983年到1997年,按人口分田到戶,以戶為承包經營單位,決策土地“種什么”“如何種”的問題。第二個承包期是30年,從1998年到2027年,這個承包期繼承第一個承包期的格局,但實行“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政策。第二個承包期到期后,還可再延展30年。所以,第三個承包期也是30年,從2028年到2057年。

在第二個承包期進行過程中陸續出現一些情況。城市化建設規模的擴張和城鄉多元化的發展,不斷吸引務農人口從農村流失,務農的常住人口在不斷減少。有的農戶不愿再經營土地,承包地出現耕種低效,甚至撂荒、閑置。針對這種情況,一些地方政府允許農戶在保留承包權的情況下,將承包地流轉出來,以經營權轉讓的方式,由其他經營主體進行經營。

2014年11月,中央正式發布文件,明確在農村土地集體所有的前提下,將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引導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構建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要求走生產技術先進、經營規模適度、市場競爭力強、生態環境可持續的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

在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的格局之下,農村土地權屬權營結構變為“集體所有+農戶承包+新型主體經營”。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要包括工商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中央文件特別強調,要“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這些經營主體可以承接農戶流轉出的土地,同時承接流轉土地的經營權,進行土地經營。“三權分置”為企業介入農村土地經營創造了政策條件,創造了施展能力的政策機會。

中央強調,要“認真總結基層和農民群眾創造的好經驗好做法”。這些年,有些縣市已經在“三權分置”政策指導下,積極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農村的土地經營。到2023年,已有11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牽頭建立農業經營聯合體,采用新模式經營土地,成效顯著。11個聯合體中,4個是企業牽頭,2個是專業合作社牽頭,5個是家庭農場牽頭。

企業牽頭的聯合體,總體成效要優于其他形態的經營主體。因為農業現代化中的規模化、標準化、效能化、科學化等所需要的市場能力、資金實力、技術基礎、管理規制,以及所需要的新的運作模式,相比之下,現代企業具有比較好的適應性。

采用企業主導的聯合體運作方式,組織農戶進行現代生產經營活動

如何發揮企業在農村土地經營中的主導作用?各地都在進行試驗。浙江浦江縣通過6年試驗,探索出了一套辦法。這套辦法的基本框架是:由企業牽頭,建立一個聯合體平臺;把與農產品生產經營相關的企業、農戶、土地、技術、規則五個要素放到這個平臺上,五要素相輔相成,通過聯合體平臺進行農業生產經營活動。

這里的企業是聯合體中的牽頭者和經營主體。作為聯合體的組織者和主導性力量,具有市場能力、資金實力、品質控制和持續管理的能力。企業在聯合體中主要從事投資和擔負管理職能。對外對接土地資源、銷售市場、科技支持,對內統管產品品質、生產流程、銷售渠道、成本收益等。

這里的農戶是聯合體的參與主體。農戶在聯合體中主要從事特定農產品的田間生產與管理,進行田間耕作,進行種、管、收活動。農戶與企業簽約,在規劃的分塊土地上進行耕作,按上交產品的品質和數量獲取收益。農戶要嚴格執行農產品種植規則、農藥使用規則等,確保采收的產品符合國家質量安全規定。

這里的土地是農戶流轉出來的土地或村集體流轉出來的土地,通過簽約,供企業經營。土地是聯合體進行農事活動所依賴的土地資源,包括擁有土地的數量、來源、等級、使用年限、位置分布等。沒有土地,聯合體就無法從事農事活動。而企業的重要職責之一就是聚集土地資源、保護土地品質,并給予高效利用。

這里的技術是聯合體進行農事活動、解決問題所依賴的技術基礎。技術基礎中的一部分是企業和農戶原來各自所積累的技術知識與技能,另一部分是由省市縣農業科技院所提供的專利轉讓、技術指導、問題咨詢、試驗協助、效果檢測等技術幫助,這兩部分技術共同構成聯合體的技術基礎。

這里的規則是保證聯合體正常運行的理念、原則、細則和評價標準等管理規則的總和。規則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經營主體、參與主體、土地資源、技術基礎等如何在共同的平臺上協調地發揮作用。生產經營管理規范、用工細則、耕作細則、使用化肥農藥的細則、收購的細則、質量檢測規則等,都在聯合體的管理規則范圍之內。

為保證聯合體的有效運行,就要確定以企業為主導的運行規則,明確企業責任和農戶責任。在聯合體中,企業要將該管的統管起來,承擔起統一品種、統一育苗、統一移栽、統一化肥農藥、統一品牌、統一銷售等責任,以保證產品的品質基礎和品質的一致性。而農戶在聯合體中要承擔起分戶經營的責任。對農戶要明確其操作職能,要按規則進行田間操作,以保證農產品數量、質量和交貨期。上述的“三分六統”規則,構成浦江模式的運行機制。實踐證明,浦江模式的實施,在村民增收、集體增益方面卓有成效。

2022年,實行“三分六統”浦江模式聯合體的農戶,其年均收入為52000元,與2017年浦江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9611元相比,增長了165%;和2022年全縣當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9465元比較,增長了76%。從村集體增收情況來看,2022年,實行“三分六統”浦江模式的村,其村集體年均經營性收入達到45萬元,與2017年全縣村集體經營性年均收入的21.41萬元相比,增長了110.18%。

以企業為主導構建聯合體進行農村土地經營是個新問題。浦江縣共有11個聯合體,2022年涵蓋的農戶數量有1200戶,占全縣農戶總數(10.4373萬戶)的1.15%。進入模式的耕地面積總量為5100畝,占全縣耕地面積(16.6834萬畝)的3.05%。浦江模式所涉及的數據雖然在全縣的占比不高,但其模式開啟的機制前景卻非常廣闊,帶來的經濟效能非常可觀。而其框架和機制是個新的戰略性問題,應給予更多的研究、關注和扶持。



分享到:
亞太中金
24小時服務熱線
010-67085880
關于我們                公司動態                業務領域                       聯系我們
區域產業生態規劃
產學研產業園規劃建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江| 南投市| 区。| 镇江市| 新宁县| 天等县| 古丈县| 白银市| 博客| 集贤县| 镇坪县| 百色市| 雅江县| 苍梧县| 广南县| 大同县| 冀州市| 鄯善县| 富蕴县| 陇川县| 北流市| 涞水县| 唐海县| 白水县| 九江市| 东光县| 碌曲县| 辰溪县| 绥德县| 长春市| 太白县| 芦溪县| 钟山县| 满城县| 定南县| 鄄城县| 滨海县| 利津县| 青铜峡市| 方正县| 道孚县|